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张峰教授谈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上网
来源:舜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2-14

20110214085249.jpg

(资料图)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远程教育网络中心主任张峰教授和中小学生在一起交流

  [导读] 自2011年3月1日起,由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倡导的“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以下简称“家长监护工程”)将在我国网络游戏行业全面实施。家长和网游企业联手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做法,有关方面的教育专家如何看待这个老问题新办法呢?

  专访: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青少年教育专家、国家创新教育课题组成员、中国远程教育网络中心主任张峰教授,在“家长监护工程”实施前接收本报记者的专访,以下记者访谈笔录。

  新报记者:自2011年3月1日起,网络游戏行业将全面实施“家长监护工程”,这是文化部、教育部、工信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出的通知,政府对抑制青少年沉迷网游又出重拳。请问张峰教授;“家长监护工程”出台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工程要达到什么的目的?

  张峰教授;去年2月,在文化部的指导下,部分网络游戏经营单位试点启动了“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在有效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社会欢迎。为进一步扩大“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覆盖面,巩固和深化企业与社会、家长与未成年人的互动机制,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决定自3月1日起,在网络游戏行业全面实施“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

  据我了解“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的主要内容为: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建立专门的服务页面,公布专线咨询电话,开通专门受理渠道,介绍受理方式。家长需要了解、引导、控制孩子游戏活动的,由家长向网络游戏经营单位提供合法的监护人资质证明、游戏名称账号以及限制措施等信息。限制措施包括:限制每天或每周玩游戏的时间长度,限制玩游戏的时间段,或者完全禁止。网络游戏经营单位按照家长要求对未成年人的账号采取限制措施,并持续跟踪观察,及时反馈该账号的活动,为家长提供必要协助,制止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不当游戏行为。文化部等八部门将增进协作,落实“家长监护工程”监管责任。

  新报记者:有学者及家长认为;“家长监护工程”是个形式工程,治标不治本,舆论风向一转,反而把监管网络环境的责任推给家长,您认为是这样吗?

  张峰教授;“家长监护工程”是个工程的名称,不是把监管网络环境的责任推给家长,其实它是有分工的,文化行政部门要履行网络游戏主管部门职责,加强对网络游戏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文明办要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扩大工程的社会影响,营造有利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卫生、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互相配合,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特别是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从预防入手控制未成年人不当使用网络;通信管理部门要配合文化等部门,对有关部门认定为执行“家长监护工程”不力的网站,根据有关部门要求依法进行处理;公安机关要配合做好监护人与被监护人身份关系的验证工作,确保既解决实际问题,又不损害网络游戏用户的合法权益;共青团组织要发挥青年志愿者的帮扶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健康上网的指导,结对帮扶有网络沉迷倾向的未成年人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新报记者:网络游戏具有较强的置入感,游戏中的房屋建筑,山水树木均模拟现实世界制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配合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青少年社会经历少,对现实世界没有强烈的感知,一旦进入游戏世界,容容易沉迷其中。青少年网瘾问题中,网络游戏上瘾的危害尤其严重,那么网络游戏给青少年造成了哪些危害呢?

  张峰教授;首先,网络游戏的虚拟性使青少年现实角色模糊。网络游戏具有较强的置入感,游戏中的房屋建筑,山水树木均模拟现实世界制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配合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青少年社会经历少,对现实世界没有强烈的感知,一旦进入游戏世界,容易沉迷其中,久而久之更会分不清虚拟与现实,从而产生自我角色模糊的情况。其次,容易导致青少年的集体狂欢和集体上瘾。“游戏成瘾”是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成长最大的弊端。其主要表现是: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有时候到了“没有游戏就天崩地裂,人没法活”的地步。 再次,玩暴力游戏的未成年人比其他未成年人更具有暴力倾向。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产生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等行为。目前,因为玩网络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最后,沉湎网络游戏造成青少年多种生理疾病的发生甚至猝死。长期爱好网络游戏的玩家的“职业病”有:假性近视、腱鞘炎(鼠标手)、颈椎病、骨质增生、神经衰弱、失眠、胃溃疡和胃萎缩。一般的游戏玩家也易陷入轻度焦虑、上火和口腔溃疡等生理病症。在医院接收的青少年患者中,由于沉湎网络游戏而引发各种生理疾病就诊的比例不断上升,一些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病症也出现在沉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身上。那么,如何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呢?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和老师发表的文章,强烈谴责网络游戏,不仅严禁学生接触,还呼吁政府封杀。这样做是否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沉湎于游戏中的学生没有了游戏,是否就可以安心学习了,是否就健康快乐了?我想未必。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因为沉迷游戏才有问题,而是因为有问题才沉迷游戏。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青少年问题,自杀、犯罪、吸毒等等不一而足,网瘾只是其中之一。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社会、家庭还有被社会各界强烈批判的应试教育机制。因而,强制关闭网吧,不让青少年上网等做法固然只能“治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要想“治本”,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要想尽可能快地解决网瘾问题,还要从游戏设计本身入手。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