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徐宾
本报记者毕红
“在学校里,孩子要不要当班干部?”“老师选班干部的标准大致是哪些?”“如果孩子不具备当干部的条件,却又争强好胜,当家长的是否要‘帮忙’?”
日前,在一微信妈妈圈里,小宇妈妈的困惑引发家长们的热议。的确,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爸爸妈妈们的共同心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群体中的佼佼者?可孩子毕竟存在个性差异,究竟怎样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呢?记者就此采访了甘井子区金二小学校长李静波及做班主任工作的孙雪梅老师,让我们听听她们的建议吧。
在学校里,当班干部的孩子和不当的,其差别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一般情况下,当干部的同学比不当干部的同学进步要快一些。他们想问题更全面,要求自己更严格,更愿意替别人、替集体着想、学习积极性更高。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学校要组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如勤劳善良、刻苦学习、对人诚实、热爱集体、有责任心等,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有机会当班干部的孩子,更加有机会发展他的驾驭全局的能力、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对他们的责任心和自信心的树立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相反,不当班干部的孩子这样锻炼的机会就要少很多,他们的胆子比较小,角色意识、参与意识相对薄弱,觉得班级的事物都是老师和班干部的事情,与己无关。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发展也受局限。
老师选择孩子当班干部,一般考虑哪些因素?
答:首先,这个孩子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有群众威信,这样工作起来才有群众基础。其次,这名学生学习成绩要优秀,至少在上游,这样的孩子才容易给同学树立榜样。倘若选学习很差的学生当干部,那就加重了这位同学的负担,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第三,这位同学要有特长,如体育委员总要有一些体育特长,运动会某项目要能得分,才有号召力;文娱委员要唱得好,或乐器用得好,或舞跳得好,这样他才能把班级的文娱工作搞好。
如果老师挑的话,主要看这三条。也有时班干部是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一般说来同学们也是充分考虑谁符合以上三条才投谁的票。
孩子的成绩表现平平,不够当班干部的条件,有家长为了让孩子得到锻炼,通过为班组做贡献等其他方式力促此事,这样做利弊几何?
答:为班级做贡献、献爱心是件好事,是对其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一种培养。但如果是为了以此来当班干部则不可取。
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让孩子觉得当干部是用条件交换回来的,不是因为自己的实力够了才当选,孩子就会心虚,会有自卑感,这样不仅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还做不好工作。既然说他不够当干部的条件,就说明孩子需要用班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孩子有当干部的意愿,当家长的该如何帮助孩子实现愿望?
答:当一个孩子本身具备那样的素质却因为不自信而畏缩不前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给孩子以适当鼓励。作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及时地鼓励、帮助孩子发现自身具有的别人不具备的优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2.积极地帮助孩子想办法,比如引导孩子将该准备的东西备齐,也可以在家里模拟竞选演说,帮孩子查漏补缺提建议,完善准备工作,从而提高孩子做事的成功率。这样也可以使孩子的底气更足,并为家长的支持所感动而更加努力。
3.帮孩子一起做好失败的准备,万一不成功也不会太失落。不成功就是一次竞选锻炼;成功了,后面还有很多锻炼在等着他。
有了以上的保证,孩子成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他勇敢面对困难的可能性也会增强。学习知识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但是做班干部得到的锻炼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的,所以鼓励孩子做班委是正确的选择。
有家长认为,成绩好受到的尊重比做班干部的多,当班干部浪费时间,是这样的吗?当班干部到底影不影响学习?
答:我认为当班干部不是在浪费时间,它更有助于你思考如何更加合理的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学生当班干部更能得到锻炼,能以身作则,学习进步得也快,所以很少影响到学习。当班干部其实都可以既不影响学习又能锻炼能力。只是看你怎么分配时间,怎么去规划学习而已。
建议家长应将眼光放得长远些,担任班干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但这却是一种锻炼他们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好机会。这是单靠平时的学习难以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