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您的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做法却不合适。要不要“辞官”,得听孩子意见。一般来说,当干部不会影响学习,相反的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您怕孩子当干部影响学习,是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问题,时间是个常数,8-1〈8。班级工作用去了一小时,学习时间自然就少了一小时,成绩当然就低了一些。但从辩证逻辑的角度看,就是另一种结论了:当了干部,他便想到为同学们做出榜样,激发起学习热情,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便出现了8-1>8的好效果。虽然做干部不可避免地要耽误一些时间,但却能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包括学习能力。能力强,学习效率也就高,处理好了不会影响成绩的。最重要的是效率,不是时间!
现在有的学校实行班干部轮流做,这种方式是否更好呢?
答:实施科学有序的“班队干部轮换制”,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打破了传统的班干部“任命制”与“终身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队员的自信心,学会分工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队员的服务意识,从而增强班级中队凝聚力。每个孩子都能轮流“做庄”,不分“三六九等”,班里的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都有所要肩负的责任,也给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服务、展示平台。
但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否适合当学生干部要看具体情况,能够很好处理学习和工作之间关系的孩子就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班级管理,不能很好处理的就不需要勉强孩子。
在班级里当干部,是家长的意愿重要还是孩子的想法重要?
答:当不当班干部,得尊重孩子意愿,不要强迫孩子必须参与,也不要反对参与,说一些消极的话。我们做家长的只是他们的鼓励者、支持者。当不当班干部应该和参加什么样的特长班一样,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兴趣,最主要的是孩子能健康成长。
女儿收获的
不仅仅是两道杠
碧水寒山
五年级刚开学,班级要竞聘班干部,女儿那两天似有心事,我知她在纠结。三四年级时,女儿两次竞聘都落选了,而且都是同一个职位——学习委员。这次还要不要参加?别说孩子,连我都纠结了。
女儿从小懂事,学习习惯良好,积极上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就是性格内向,在外面不太愿意说话,更不善于表现自己。让她参加班干部竞聘也是想让她得到锻炼。
竞聘程序是先自荐演讲,后全班投票。女儿成绩没问题,落选的原因,我想应该是票数太少了。人生第一次竞聘,信心满满,志在必得,却以失败收场,不能不说,对女儿是不小的打击,听着她不经意间说着“那×××是三道杠”的话,流露出的那种羡慕的眼神,做父母的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转而一想,这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她的学习我们
看得到,她的人际关系,我们看不到。通过这件事我们尽早知道了她的欠缺,可以及早有针对性地帮她改进,她早上一天“关于失败”的人生必修课,就可以早一天强大内心,提高抗击打能力。那些大学里为一些小事就想不开的学生,一定是从小太顺了。
四年级时女儿再度竞聘,又一次落选。
借着这件事,我们告诉女儿,当班干部需要综合素质高,除了学习成绩必须过硬外,还要有牺牲精神,多为同学服务,多和同学交朋友,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你没选上,一定还有比你更适合的人。你只要继续努力就行了。
已经失败两次了,还要不要再坚持?再失败了怎么办?孩子幼小的心灵能不能承受一次次的打击?为此我和她爸产生了不小的分歧。心疼闺女的他爸是放弃派(男人有时更脆弱啊),我也不像第一次那样坚持了,最后决定听女儿的。
女儿的决定挺出乎我们意外。小姑娘并没有听从我的劝告,去报胜算大、竞争不那么激烈的文艺委员,而是依然坚持竞聘曾让她跌倒两次的学习委员,理由是,她五门功课都是100分,她经常协助老师为同学服务,她已经和很多同学成了好朋友。小姑娘的坚持让我意外,而她的强大则让我倍感欣慰——我给她打预防针“有成功就会有失败,你要做好充分准备”时,她很不屑地来了一句:“知道啦,多大点事儿啊!”
终于,两次失败后,女儿初尝了成功的喜悦。我知道,女儿的收获绝不仅仅是左胳膊上的两道杠。
和一个朋友聊起此事,朋友也感慨,说她儿子以前爱玩游戏,不太爱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但自从四年级当上卫生委员后,每天放学回家裤子膝盖部位都是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