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认真教书更得真心育人、调查:4 种老师学生不欢迎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编辑:yue 时间:2009-12-22

       约束太多的老师

    解放双手 释放想象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张华多次去小学听课,看到孩子们要么把小手整齐地叠放在胸前,要么整齐地背在身后。请求回答问题举手时,最常见的就是孩子们把手臂与胳膊形成90度,整齐而“美观”。有的初中学校甚至将课桌的桌洞背对着学生。老师解释,“这样学生手就不会在桌洞里做‘小动作’了。”

       但是,张教授在美国访问时,从哈佛大学到普通中小学听老师上课时,见听课者非常放松。有的喝咖啡,有的吃三明治,但并不影响课堂交流。“手是最有创造性的工具。”张教授提醒,课堂秩序表面上的规范有序,并不是教师能力的全部体现,解放孩子的双手,释放孩子的想象,才是一名好教师的责任所在。

       喜欢说教的老师

       凡人故事 学会感动

       学生犯错,老师批评教育也是应当的。可是,一些老师总是用大话、套话、空话来“讲道理”,学生很不爱听,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甚至会对这种一味说教产生逆反心理。

       为了让同学们认识自身价值,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班主任汪静华老师给大家上了一堂名为“有一种感动,叫平凡”的主题课。她向同学们出示了两组照片,一组是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另一组是总务处修水管的师傅、体育组管理器械的老师、校门口的警卫和校园里的清洁工。结果,前一组大家立刻叫出了他们的名字,后一组同学们则很陌生。“如果没有他们的默默奉献,我们的校园能否美丽整洁?”汪老师的提醒让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北京一退休老人乘坐了5000多条公交线路,义务编写三本指路手册;哈尔滨9岁男孩卖废报纸,拣塑料瓶,攒了7000多元捐赠给艾滋病孤儿……汪老师让同学们从这些凡人故事中学会感动,远比讲大道理套话的效果要实在的多。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