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屋顶上的成才小学、10名老师和 200多学生蜗居之地
来源:楚天金报 作者: 编辑:xu 时间:2010-01-07

  爱心浇灌花朵

  硬件条件跟不上,成才分校的10位老师便想着法用更多的关爱给学生弥补。

  建校12年,放学后老师要串街走巷送学生过马路的校规也坚持了12年。“5年前我来到这所学校,一次送学生过马路,无意中回头一看,自己就像电视里的丐帮帮主:身后的几十个孩子浑身脏兮兮。”黄望珍说,她非常理解这些孩子的父母,他们在外打工异常忙碌辛苦,根本没精力来教育子女要注意卫生这类事情。从那以后,成才分校每周一晨会的最后一项,就变成了卫生检查:看看每个学生的指甲缝里有没有泥巴、身上的脏衣服有没有及时换洗。

  父母工作时常变动,农民工子女便也跟着频繁转学。由于学习基础差,放学后给学生“开小灶”成为成才分校老师们的家常便饭。“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但最难办的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黄望珍说,有一次,为了纠正一名6年级学生逃学上网的恶习,她连续数次邀请家长到校相谈,都被其以“工作忙,没法请假”为由推托。无奈之下,黄望珍只能和另一名女老师在傍晚放学后,到学生家里“蹲守”。4个小时后,收摊晚归的学生母亲才走进家门。而等到黄望珍回家时,已是夜里10时多了。

  “我们是老师,但更像全职保姆。”罗木英老师笑着总结说。也正是老师们无私的付出,虽然音乐课没有电子琴,体育课没有运动场,但成才分校的小学生们却对这栋4层小楼充满了热爱,“我很羡慕人家的学校那么漂亮,但是我还是觉得我的学校最好,因为这里的老师都很好,我喜欢他们。”一名5年级学生小声告诉记者。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大姐姐好!”看到学校里来了陌生人,小学生们很好奇,经过记者身边时,他们礼貌地和记者打招呼。“这些孩子虽然是农民工子弟,但都聪明可爱。”黄望珍的赞许之情溢于言表。

  三年级的教室里,语文老师正在讲《雷鸟太太的时装》这一课,几十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盯着讲台上的老师。一有提问,有学生恨不得站起来举手回答。而等到放学回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又要用握过笔的手拿起锅铲,自己做饭来填饱肚子。“爸爸妈妈每天都回来得很晚,我都是自己做饭吃完了之后,再开始写作业。”一名学生说道。

  4层楼,6个年级,教室里的桌椅显得有些破旧,但水泥地面却是一尘不染。“这里的孩子懂得感恩,劳动能力很强,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根本没办法跟他们比。”罗木英老师说,每次大扫除,任务分配完毕,学生们马上就可以像模像样地干起事来。“不用教也不用催,一看就是劳动惯了的架势。”

  每天早上6时多,就有早起的学生来敲学校的大门,他们会安安静静地在教室里吃完早点,然后翻出课本来看。5年级是最调皮的一个班,但当得知班主任罗木英老师因为身体不适想放下教鞭离开学校时,整个班的孩子都不再讲话,有感情柔弱的女生甚至哭出了声。“他们说舍不得我,说再也不惹我生气。听了他们的话,我哪里舍得再走。”罗老师说。

  但学生们的懂事、听话并没有让黄望珍觉得轻松一些,她最怕听到的,就是有学生告诉她要转学。几乎每个月,都有学生跟着父母离开,从此杳无音信。只有不到5%的学生在成才分校停留过6年时间,不少学生甚至只念完一个学期,再报名时就看不到身影。“学校曾经有学生考进省重点中学,还回学校来摆‘谢师宴’,我们希望这样的学生能多一些啊。”黄望珍忧心忡忡地说,孩子们不停地转学,别说是考重点中学了,就算期末考试能取得个好成绩都非常难。“他们才刚刚适应了新环境,就又得跟着父母辗转到另一所学校,断断续续的学习造成了许多农民工子女文化成绩基础薄弱的现状。”为此,她想过不少办法,专门从大学里请来教育专家给学生家长讲课,让他们意识到,怎样做才最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民办 教师的期盼

  成才分校现有10名教师,大部分是湖北农村民办教师和武汉市的退休教师。此前他们都有着10年以上的教学经历。

  从1999年到2009年,从每天早上的7时30分到下午5时30分,30岁的卢红英在成才分校的讲台上站了整整10年。看到可爱的学生们,她的内心有些无奈。这些年过去,自己每个月的工资仍是700元。

  1997年,18岁的卢红英从红安教师进修学校毕业,在当地一所小学当起了代课老师。两年后,学校开始清退代课老师,她便背起行囊只身来到武汉寻找工作。很快,她在成才分校谋得一个语文老师的职位,一直到现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取得了正式的教师资格证,同时还通过进修获得华中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专科文凭。“如果我离开学校,找一份工资高一点的工作也不算太难。”卢红英说,她的一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侄女,如今在武汉帮人发传单,月工资1500元。”但是无论怎样,我就是舍不得走。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的学生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们在心灵上是相通的,我愿意帮助和爱护他们。”她开心地笑着,眼睛里闪着光。

  理想是理想,但生活还得继续。卢红英每个月的房租是200元,好在学校管三餐饭,丈夫也有近2000元的收入。为了今后考虑,夫妻俩都很俭省,平时很少去超市,身上穿的衣服也基本是从街边小店淘来的。“前一阵‘蜗居’很流行,你看人家好歹还能做个买房梦,我们却是连梦都做不起。”卢红英这样说。

  老师们最担心的是“老了怎么办?”这里的老师工资不高,享受不到其他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

  一位老师说,现在苦一点没关系,自己还能劳动,可最担心的是后期保障。工作这么多年,现在的苦都不算苦,最担心最迫切的希望是养老问题。希望有一天,有关部门能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