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灾区新建希望小学被称为最结实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admin 时间:2010-11-16

       希望工程的及时介入将校园重建工作提前

    “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玉树震后第四天,胡锦涛总书记来到灾区,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这12个大字。

       题字的黑板就在玉树州孤儿学校——中国青基会在玉树援建的第一所板房学校,这也是玉树灾区第一所复课的学校。

       和前往四川的程序一样,甚至省下了诸如开会商讨等一些环节,中国青基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考察部分学校的受损情况。他们先了解当地最紧迫的需求,并立刻决定迅速建立板房希望学校。

       不到80个小时,玉树灾后第一所抗震希望学校板房建了起来。“希望工程将地方政府灾后重建工作的时间表往前拨了24个小时。”涂猛说。

       截至2010年6月20日学生全面复课之际,中国青基会在玉树共援建抗震希望小学(学校)23所,援建面积19934.9平方米,共为玉树两万余名学生提供了上课场所。

    “当人们面对废墟的时候,一个结构性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今后该怎么办?”从1998年洪灾“帐篷希望小学”的初试身手,到汶川大地震的快速反应,再到玉树地震的应急实施,在涂猛看来,中国青基会正在探索一条新路——紧急自然灾害面前,民间非营利组织如何动员社会力量、紧急救灾助学。

       在广元市利州区的灾后重建项目中,全区54所学校中,51所学校是受希望工程援助建成的抗震希望小学(学校)。“项目投放的原则是没有纳入国务院对口援建计划、地方财政困难的地区。”涂猛说。

    “找准自己的位置,”涂猛说,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要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三种力量,与其在政府援建的地区“锦上添花”,不如去同样有灾情、确实有需要的非援助区“雪中送炭”。

       据统计,在汶川大震后中国青基会共援建211所抗震希望小学(学校)、160所永久性希望小学(学校)。其中,除少数因捐赠人特别指定的学校外,147所学校分布的46个县(市、区)均无对口援建,约占永久性希望小学(学校)总数的92%。(实习生 邱晨辉)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