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构建义务教育共同体探索均衡发展
来源:楚天都市报(武汉) 作者: 编辑:admin 时间:2010-11-18

20101118081046.jpg

20101118081051.jpg

20101118081055.jpg

20101118081059.jpg

        楚天都市报讯 京山县教育局

        京山一中遵循“重基础、高素质、创新型”的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整体优化,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一中艺术节”、“教学开放周”、“田径运动会”等十大校园活动颇具影响力,为学生培养、锻炼、展现自身才能提供了广阔舞台。图为京山一中举办的“激情省运会,快乐你我他”歌咏会场景。

(许华东 张文胜 摄)

        三阳镇小兴观鸟风 育环保人

        三阳镇小学从2005年开始,组建观鸟队,以观鸟为切入点,开展“爱鸟爱自然,做个环保人”的特色教育活动。多年来,观鸟活动从不间断。

        京山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京山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全县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集升学教育、技能培训、高等学历教育于一体。现有学生3102人,大专学员900人。图为该校学生在车间操作实习。

        京山五中以办特色学校,坚持走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发展之路,培养学生立志立德,成人成材。图为该校在新建的塑胶运动场上举办秋季运动会。

        近几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共同体,有力地促进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

        一、构建九年一贯制“乡-村”共同体

        探索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模式

        1、打破围墙界限,构建以镇为单位的中小学校管理体制。2009年,我县打破乡镇内校际间区划界限,以镇为单位组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共同体,即每个乡镇的所有中小学组建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一镇一校若干个校区的管理模式。2010年9月,利用各镇初中富余教室和教师资源,将乡镇及以下学校六年级学生全部集中到初中就读,乡镇以下的五年级全部集中到镇小,将4所示范高中20%的招生名额平均分配到全县17所初中,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既缓解了小升初家长择校的压力,又整合优化了教育资源。

        2、打破人事界限,实行镇校长对全镇中小学负责制度。在各镇中小学校,我县实行“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的办学模式和“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战略,统筹中小学校所有教育资源。实行“联校走教”、“联校排课”的教师双校双岗双责的工作模式,统一调配教师,向薄弱学校输送优秀干部,力求各校区之间师资均衡配置、合理流动;校内做到课程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检查、教研活动“四统一”,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3、打破经费界限,实施镇域教育经费统筹管理制度。将公用经费分为三类,即学校教学日常支出经费(占61%),学校维修经费(占21%),设备更新经费(占18%)。学校教育教学日常公用经费支出,由各校根据年初预算按计划安排使用,学校维修经费、设备更新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审批制。

        二、构建校舍标准化建设“城-乡”共同体

        探索义务教育软硬件均衡发展模式

         1、科学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按照区域和人口分布及发展状况,将全县83所学校划分为永久性保留学校、过渡性保留学校和撤并学校。将永久性保留学校纳入校舍标准化建设的范畴,在项目投资、软硬件建设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加大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的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各镇在中小学与县直学校在办学条件上均衡。

         2、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2007年以来,结合国家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一系列工程,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完成建设项目81个,改扩建寄宿制学校58所,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重点解决了镇中小学校食堂、宿舍、厕所等生活用房及设施,极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3、全面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2007年以来,筹资420多万元,建成远程教育卫星教学收视点80个,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室19个,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教室19个,校园网4个,微机室51个,总装机达到3179台,远程教育“空中课堂”覆盖率达100%。与此同时,还启动了中小学远程教育“班班通”试点工程。

        4、积极改善校园安全防护条件。2008年以来,加大了维护校园安全的经费投入、人员配置和装备配备力度,采取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措施。全县中小学安全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截至目前,全县中小学共聘请专职保安人员103人。各校还自筹资金加固围墙,完善消防安全设施和安全标识,安装了电子视频监控设备和入侵报警器等技防设施。

         5、扎实开展“四个创建”工作。2010年2月,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以“人文生态校园”创建为中心内容的“四个创建”活动。各学校紧紧围绕“放心食堂”、“文明宿舍”、“放心超市”、“绿色生态校园”创建,有力推动了学校后勤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后勤管理的逐步规范和校园绿美化环境的逐步改善,多所学校被授予“绿色学校”称号。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