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北京教改纲要本月揭盖头、本月下旬广泛征求意见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3-16

          ■义务教育:

      现状:教师待遇月工资相差5倍左右,名校通吃好学生现象日趋严重

         建议:落实绩效工资促教师均衡流动,强推电脑派位破生源均衡阻力

       北京市政协教科文委员会特邀委员王晋堂指出,北京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比如,2009年1月,在朝阳区“两会”上首次提出,政府买断人均每年3.16万的中小学绩效工资,结束了结构工资的历史,这一意义非常大。2010年1月,平谷区“两会”上,则提出高中入学不再“三限”,即过去一个班45个人,拿出其中的5个指标来收费。这好比一头猪拿出一条腿来单卖;而现在则是按照分数排序额满为止,这也是一个重大突破。

       但目前依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待遇两极分化严重。比如,有一位重点中学的副校长每月工资可能是8000元,而当被安排到一个相对薄弱的学校当校长时,却只能领取2000元的工资,这让教师如何实现流动?

       其次是有不少重点中学的老师认为,他们就应该教一流的学生;但也有部分重点学校老师认为,只要到薄弱校其待遇不变也可以去。其实,合理的流动对教师个人成长而言是非常有利的;而事实上,现在很多名师也都是从薄弱校进入重点中学、再进入知名的重点中学,随着工作环境、教学对象的变化,在流动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磨练中而成为名师的。

       第三个问题是生源问题。他说,从事多年教育工作,感触最深的是,与其说是设施、教师的问题,还不如说是学生的问题,也就是“名校通吃名学生”的现象日趋严重。重点学校有一流教师、环境以及一流的学生,重点学校必然会有进入重点高校的高升学率;而二流学校只能拥有二流学生,其升学率之低可以想象。如果生源配置的格局不彻底改变,均衡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

  ■高中教育:

        现状:最核心问题是盲目追求升学率以及区与区、校与校之间的“排队”

        建议:高考应该向社会化转变,让区、县与学校失去排队的依据

       谈到高中阶段存在的问题时,北京市政协教科文委员会特邀委员指出,目前最核心的问题是学校之间盲目追求升学率,以及区与区、校与校之间的“排队”,每个学校都有一本账并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这必然促使学生负担不断加大。而在山东却有所突破,他们有两条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取消“民族”、“模型飞机”以及“二级运动员”等此类加分政策。另外,高考后考生的一切信息除了对学生本人、高校外,不对任何团体公开,这样将让区域与学校之间失去排队的机会。另外就全国大学的毛入学率来说恢复高考的时候才达到2%、3%,到今天已经达到了24.2%,而《规划纲要》里写着到2020年将达到40%,而毛入学率40%是大众化水平,到50%则是普及化程度。所以,如此高的升学率完全不需要去排队。去年北京市毛入学率是80%,今年不会低于80%。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