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学生:潜力无限释放
接下来听了一节高二物理课。这是一节训练展示课,是学过一个单元后的检测题的展示课。走进教室的时候,有同学正在黑板上给大家讲解一道题的解法。讲完后,老师做了简单的点评。话音刚落,有个男同学说,还有一种解法,并上来给同学们做了讲解。接下来,有同学站起来探讨其它的解题途径。在大家的质疑和提问中,这位同学逐渐意识到这种思路是行不通的。
一节课下来,黑板上的四道题,只讲了一道。
问及这个问题,任课教师李元生说,刚上课时,学生告诉我,前面三道题在自主课上他们自己都解决了,我只需要讲清楚最后一道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只讨论了最后一题。
“你不讲,学生真能学会吗,你这么相信学生?”
“你不知道学生的主动性有多强!你不知道学生的潜力有多大,大到你难以想象!”
说起学生的主动性有多强、潜力有多大,和由此带给教师的惊喜,高一语文教师张红讲了两个故事。
元旦放假期间,张红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2009年感动你的人物是谁?请介绍他们的事迹,并陈述推荐理由。往年,她也会搜集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评注的人物材料发给学生,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这些人物的事迹,作为写作素材积累起来。今年,她想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看看学生是怎么做的。
没想到,很多学生上网搜索了前几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的材料,学习其写法,揣摩推荐词,交上来了的一份份“感动人物推荐”,让张红很是兴奋。她随后决定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展示他们的推荐词。“在这次作业中,教师不过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交流学习报告,举手表决,共同撰写新的颁奖词,在解决问题中互为演员、相互欣赏,在合作中一起成长。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也在这样的交流中对这些人物更为熟悉,将来如果在写作中用到这样的素材也可以很好地去运用。”
在学习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时,课堂展示环节,0904班的曹云鹏同学居然在10分钟内填好了一首词,用来描述当下最为流行的网络游戏“开心农场”的偷菜经历:
隐隐密密,忐忐忑忑,轻轻快快捷捷。待到菜熟将至,最难等待。三株两棵白菜,怎敌他,狗咬被罚。偷过也,正欢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园萝卜被盗,仅余一,苦奈没有狗粮。守着地头,独自等待菜熟。西瓜更兼牧草,到熟时,粒粒归仓。这年头,怎么办,还得偷菜。
一个15岁的高一学生,在10分钟内填出这样的一首词,把一个在网上“偷菜”者的心理描绘得如此惟妙惟肖,虽然不怎么合韵,但足以让人惊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