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分层”不是给学生分等级
杭十三中校长汪建红认为,因材施教的确非常有必要,一个班级里如果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压力太大,都不利于这个班级的正常教学。
但她说,分层教学不能太明显,“显性”的分层要不得,肯定会招到家长和学生的反对。“要在班级建制不变,任课老师不变的情况下实行分层教学。”她表示,老师的职责就是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所谓分层教学,要在学生不知晓的情况下悄悄进行。
她认为,年级越高,学生的志向趋向不同,比如有些学生要考前三所重高,学校就在每天下午的三四节课开出各个学科的兴趣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各个兴趣小组。“初三下半学期实行最合适!”
优秀师资肯定流向“重点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重点班”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身份,而不像分层教学。他是在谈起华师大二附中“最牛班级”时做出这番评论的。
熊丙奇认为,如果为打造一个“牛班”,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配备最优秀的师资,则是有失教育公平,也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长远发展的。
熊丙奇觉得,“重点班”可能会造成三方面问题,一是制造学生间的不平等,“重点班”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身份,这不像分层教学;二是师资配备的不公平,使一校之内交纳了同样学费的学生,无法得到同样的教育;三是可能形成“最牛班”学生的特权意识。
在熊丙奇看来,教育并不需要太多的创新,真正需要的是对教育本质的坚守,简而言之,就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给每个受教育者公平的机会,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与兴趣——让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完善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