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公办示范幼儿园多被关系生享用 普通市民入园难
来源:新京报 作者:记者 闾宏 孔璞 采写 记者 孙旭阳 孔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7-27

        示范园“不差钱” 多接收“条子生”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且向公办示范幼儿园倾斜,优质教育资源多被权贵子弟享用,加重社会不公

20100727081404.gif

        7月26日,育强幼儿园,一个6岁的小女孩在上乒乓球课,这所民办园未获得任何财政支持。本报记者 韩萌 实习生 卢翼 摄

       ■ 核心提示

       专家发现,“入园难”体现的其实是一种社会不公。它是由财政投入不公所造成的。

       目前,在财政投入方面,政府过多地重视公办园中的示范园,而在示范园中入托的多是些官员子弟。

        财政投入也不扶持民办园,更未将那些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工子弟的学前教育,纳入规划。

       幼教专家张燕表示,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必须使公办园具有补偿低收入群体的功能。只有保证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入园难”才会得以解决。

       北京年轻父母的共同心愿,就是想让孩子能进入公办园中的示范园。人们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进入一所好的幼儿园,就好像踏上了一条比别人更靠近终点的起跑线。

       卢哲锋也不例外。

       他在新能源领域工作,儿子已3岁。

       直到卢哲锋为儿子报名上幼儿园时,才明白媒体上那些专业名词:公办园“稀缺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对他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累、焦躁和烦恼。”卢哲锋说。

       著名幼教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燕认为,这些社会不公,和财政投入的不公平有关。目前的现状是,只重视示范园,不扶持民办园,忽略城乡接合部的黑幼儿园。

       示范园里的“条子生”

       知情者透露,北京首批示范园之一的“北京一幼”,每年100余个名额几乎都被官员子女占用

       在孩子入园问题上,卢哲锋承认自己有些松散。他家住方庄,周围邻居都提前两年为孩子报名,而他一直没上心。

       孩子一岁多时,卢哲锋跟风去方庄一幼、二幼报名,才发现这些公办园早就报满。卢哲锋开始发愁。

       艾米和卢哲锋不同,她更积极。她孩子于2008年出生,2009年,艾米就已在两家公办园为孩子登记。她说,当时只要在传达室师傅那儿就能登记

[1] | [2] | [3] | [4] | [5] | [6] 共 6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