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河北“三为主”办学模式解决幼儿“入园难”
来源:河北省教育厅网站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8-11

河北省幼儿教育坚持“三为主”办学模式

切实解决孩子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近年来,我省(河北省,下同)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解决孩子“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作为一件改善民生的大事,突出公益性,坚持政府主导办学,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和规划管理,逐渐构建起“政府和集体办园为主、师资公办教师为主、政府和集体投入为主”“三为主”的幼儿教育发展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孩子“有园上”“上好园”的目标。

一、确立让每个孩子都有幸福生活起点的战略思想,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战略目标

幼儿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基础,是为每个人终生幸福终身发展奠基的国民素质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使每个孩子从人生教育的起始阶段都能享受到同样的优质教育,保持人生起点的公平,是教育的最大公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省从2001年开始,坚持幼教办学的公益性质,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作为提升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和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来抓。2003年,坚持公共资源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公益性与低偿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满足农民子女接受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需求列为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2005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和儿童早期教育。按照这一目标要求,省教育厅提出谋求幼儿教育跨越式发展“三大转变”的工作思路,即:由普及学前一年教育转变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由以举办学前班为主体转变为以举办规范化幼儿园为主体,由以民办为主转变为以公办为主。通过实现幼儿教育“三大转变”,达到入园幼儿人数大幅度上升,幼儿园在园幼儿比率大幅度上升,学前三年受教育率大幅度上升,学前班大幅度下降的“三升一降”目标。围绕这一总体目标,我省不断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普三”进程。

二、坚持以发展农村学前三年教育为重点,实行幼儿教育共同发展战略

我省辖11个设区市和172个县(市、区),总人口有7000多万,其中3至6岁的幼儿近230万。由于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重点、难点和大头都在农村。因此,我省坚持把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作为发展幼儿教育的重点,实行农村和城市幼儿教育共同发展战略,使农村和城市幼儿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成长,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基础在办学条件,关键在校舍和师资。自2001年以来,学龄人口大幅下降,2005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全省小学在校生由2000年的813万人减少到509万人,小学减少了15000多所,由此形成了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园舍和师资短缺,而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小学校舍闲置、教师超编的情况。面对这一现状,我省巧用“加减法”,利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的两大闲置资源,建设农村规范化幼儿园,即:把富余校舍改建成幼儿园,把超编教师经过转岗培训充实到幼儿教师岗位。据2007年统计,全省由闲置校舍改建的农村规范化幼儿园占到了全省幼儿园总数的80%。

为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2004年,我省启动实施“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县(市、区)”评估验收工作,省教育厅与各设区市教育局签订“普三”目标管理责任书,以县域为单位区域性推进学前三年教育普及化进程。为确保普及质量,2005年,又把“普三”指标纳入省政府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体系之中。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