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以公办为主的幼儿教育体制,确保每个适龄儿童都有园上,上好园
在普及过程中,我省坚持把农村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统筹起来,强调利用农村公办小学闲置资源发展农村规范化幼儿园,实行以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办学形式,逐步在全省构建起以政府集体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办学体制。据2008年统计,当年全省幼儿教育总投入为72531万元,其中财政性经费55415万元,财政预算内经费53754万元,分别占幼儿教育经费总投入的76.40%和74.11%;教育部门、集体和其他部门举办的公办幼儿园数量和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所占比例均已超过85%;农村公办幼儿教师统一列入农村小学教师编制核定范围,建立起一支以公办教师为主、聘任制教师为补充的稳定的幼儿教师队伍,有力地保障了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正是由于坚持以政府集体办园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以财政集体投入为主的幼儿教育发展模式,实现了我省幼儿教育的低收费制度。目前,我省公办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月收费为每人90—190元,一类园月收费每人70—120元,二类园60—90元,三类园40—75元,农村幼儿园一般月收费每人10—30元。过去部分地区学龄前幼儿无园可上、上不起幼儿园的情况已基本消失,实现了每个适龄幼儿特别是每个农村家庭的幼儿都能有园上,都能上得起幼儿园的目标,确保了学前教育的公平。
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发展
为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我省遵循幼儿教育规律,积极探索有利于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幼儿教育教学模式。坚持“幼儿教育活动化,幼儿活动游戏化”,创办有乡村特色的农村幼儿教育模式,针对农村幼儿园活动场地多、活动空间大的特点,改变城市幼儿园以室内活动为主的活动方式,更多设置户外活动区,把幼儿教育安排在山坡上、小河边、树林中,让幼儿在阳光下锻炼,在树阴下游戏,在田间里活动,以此来锻炼孩子的体魄,开发孩子的智力,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强化管理,改善服务,增设教师定点接送幼儿、购置专车接送幼儿等多种服务项目,保证幼儿“进得来,留得住”,提高了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幼儿教育的入园率。构建县域范围内幼教研训一体化指导网络,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把县直公办幼儿园作为全县幼儿教育基地,让其发挥教学示范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教科研中心等核心作用,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业务能力,确保幼儿教育质量。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幼儿教育不仅较快地扭转了下滑局面,而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从2001年到2009年,全省幼儿园数由1307所增加到6434所,园均规模由56.86人提高到235.15人,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长率;全省学前教育总规模由74.32万人增加到151.29万人,增长了103.57%,大幅高出全国平均增幅,增长量连续几年居全国第一;万人均在园幼儿数由110.2人增加到216.5人,大幅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长率;学前三年受教育率由34.38%提高到65.78%,高出全国14.8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