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掉公立园虫眼儿要从体制找原因
在经历了儿子的事情后,焦女士校正了自己原先对公立园的美好印象:公立园在园所、设施等硬件方面肯定没什么问题,至于软件方面,能不能碰到一个好老师,就要看孩子的运气了。
栾女士很认同焦女士的观点。当时之所以选中公立园,打动栾女士的,除了公立园的身份,还有这家幼儿园的食谱,每顿饭都是荤素搭配,食谱两个星期不重样,两餐之间还有牛奶水果甜点,非常注重营养。
而且,女儿在小托班时,确实碰到了一位好老师。当时女儿学会走路特别晚,上小托班时走得还不稳,栾女士好几次看见老师耐心地弯腰扶着女儿,一步一步往前走。女儿原来不喝牛奶,也是这位老师,从一天喂一口开始,最终让女儿接受了牛奶。只是在升入小班,换了老师之后,一切都变了。
对公立园存在的种种问题,北京通州一家私立幼儿园的园长李女士将之形容为“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她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社会风气使然,不能说一定就是谁的错。如果一定要追究,也许公立园老师的优越感是原因之一。
“公立园出现这些问题肯定是不应该的。”长期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业内资深人士王女士认为,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请客送礼的社会风气,幼儿园也不能免俗。很多家长为了让老师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孩子,主动跟老师套近乎、拉关系。本来家长不送礼老师也会对孩子好,但不断地有家长送,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这和现在大家看病都给医生送红包是一个道理。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体制上。”王女士以北京为例分析,目前公立园的教师有三类,一类是有编制的幼儿教师,平均工资大概是2000多元;一类是从社会上聘用的没有编制的幼儿教师,工资只有千元左右,由于公立园的教师编制在前几年被不断缩减,导致这部分教师目前所占的比例很高;还有一类是实习教师,她们大都是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幼儿园一实习就是一年两年,但每个月只有三五百元的工资。
“并不是说‘当穷人就要抢人’。”王女士说,幼儿园老师工作非常辛苦,社会对她们的要求也高,这么低的收入水平难免让部分老师不平衡,心中有怨气,工作自然就打折扣。
因此,要从根本上挖掉公立园这些“虫眼”儿,王女士强调,除了园内严格管理,提高幼儿教师的收入,体现幼儿教育的公益性也许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文中被采访对象均为化名)记(者 李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