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在网上看到有关部门公布的假期补课举报电话,就打过去举报。“结果你猜怎么样?”林晨戏谑地笑笑说,“我同学被接举报电话的人给教育了,人家说,‘补课还不是为你们好’。”
最让林晨不理解的是,高考也要收费———200元。
学校从来没人给学生解释这笔费用。学生们问老师,老师猜测地说:“可能因为高考也要印卷子什么的吧。”
此后,林晨他们又为拍高考用的照片每人“奉上”了10元。
除了这些费用,一些零零碎碎的收费也经常有。林晨告诉记者,比如,班里装了饮水机,全班同学每人每学期交2元左右,班里90多人一次就可以收200元左右。这个钱作为班费,用来支付饮水的费用。
“也就一两元,谁好意思不交啊?”林晨无奈地说,“老师每次都和我们说,‘原则上自愿’。”
“实物赞助”更常见
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学校明面上的收费确实已经比较规范了,但现在学校也学‘精’了,明着不收费,但是有好多隐性的收费。”
一名表示对学校收费透明、规范非常满意的家长告诉记者,孩子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为了能上重点中学,开始在课外补课,语数英三科一共2000元,十几次课。“老师在课堂上只是照顾大多数学生,不会讲那么细。但是你要课下再多学点内容,就得报老师的补习班。但是这样的收费又不能说是学校的问题。”
另一名低年级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学校明面上的收费很规范,但是,像检查牙齿和测视力后都会推荐医院治疗,有时学校会给家长们发免费的讲座门票,去听了才知道演讲者是为了推销书。此外,课外兴趣班也要求必须选两门以上,一门200元。
对于学生及家长来说,更多的抱怨亦或是来自择校的负担,即借读费、赞助费等等,而这并不属于本次被规范的内容。事实上,这才是学生家长们支出的绝对“大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