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北京一学校向1700家长群发“拒礼短信”家长叫好
来源:新京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9-10

        徐成 西城某小学学生

    “没办法的事”

        1、父母送过,没有告诉自己孩子。

        2、化妆品、月饼,因为是女老师,而且教师节在中秋节临近;

        3、听老师的话,考试成绩好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4、不知道。(家长回答说,送礼主要是希望孩子在学校不受欺负,跟其他孩子有同样的机会,比如当班干部、参加老师推荐的各种比赛、获得更多的小升初信息等等。但同时,这名家长又很坚决的认为,老师完全不应该收礼。她认为自己送礼完全是受环境影响,是“没办法”的事情。)

       刘菲 海淀某中学高一学生

       不太贵重可接受

        1、自己送过,家长送没送过不知道;

        2、自己制作的卡片,只是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祝福,而且也不用花什么钱;

        3、目前来看,考上好大学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4、送礼也是表达心意的形式,只要不是太贵重,还是可以接受,而且最好没有什么目的性。校园就应该是相对单纯的地方,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应该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去表达,而不是用金钱去衡量;

        5、曾经收到过老师的贺卡或是鼓励的电话、短信,觉得这也算是礼物。

       张颖 北京传媒大学研究生

       不能太“小儿科”

        1、从小到大送过很多,小到一张贺卡、一本挂历、一束花,大到上千元的购物卡、出国旅游等等;

        2、现在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来看,既然送礼,就应该送实惠、有实际用处的礼物,不能太“小儿科”;

        3、小学和初中时候,一般都是家长送,而且还不让孩子知道,上大学之后自己也开始送。其实在同学中挺普遍的。我觉得大学生送礼具有很强的目的,比如考研、推荐工作、入党,还有就是怕考试不及格。虽然有些人觉得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应该收礼。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现在求人办事哪能不表示表示。(以上学生均为化名)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