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河南一些地方中学重点班屡禁不止引发教育恶性循环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9-21

       高考压力下重点班屡禁不止

       依据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显然,固始县郭陆滩镇第一中学办重点班是违规的。但是,该校的行为并非个例。

       记者常年在人口大省和生源大省河南采访发现,学校之间分等级、学校之中分重点班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连河南省会郑州市的多所初中高中也存在这种现象,而且是屡禁不止。

       在开往信阳的火车上,记者碰到了要去信阳市师范学院报道的安阳籍大一新生刘燕。据刘燕反映,各个学校对此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没办法谁叫我们生长在河南。”她说,在河南省安阳市,中学设立重点班或实验班非常普遍。

       固始县第三中学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今年该校一年级新设立了两个实验班和两个宏志班。

       在郭陆滩镇,也有很多家长支持中学开设重点班。今年56岁的杜女士生长在郭陆滩镇,据她回忆,郭陆滩镇第一中学是近几年才开办重点班的。她的女儿是2001年入学,在郭陆滩镇第一中学学习,那时候还没分重点班,但是杜女士认为还是分开好,“人的智力是有区别的,应该因材施教。好的和差的学生弄到一起,也会受影响。”像杜女士这样的想法在郭陆滩镇不在少数。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生源第一大省,河南省2010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6万多人,占全国考生总数的十分之一。“河南省最近5年超过一本分数线的考生人数占参加考试的考生不到6%,实际录取比例在4%左右。”范进平做过统计,在北京地区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比例是400:1,而在河南这一数字是12000:1。

       而在固始县,每年参加中招考试的考生有1.6万到1.8万人,考入重点高中的只有约500人。

       范进平说,农村的学生除了天赋和学习态度,还得家庭经济条件稍微宽松一点、遇到相对负责老师,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才可能考上大学。农村地区家长为了孩子升学,有一部分支持学校办重点班,甚至有家长说:“你们不办重点班我们就去县城上学。”

       范进平说,国家城镇化步伐加快后,形成了新的教育供需矛盾。学区外的学生比学区内的学生多,农村子女必须有很可靠的关系才能进公办学校上学,这就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这是社会不公平在教育方面的反映。”范进平说。

       河南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教育工作者表示,重点校和重点班等都是利益驱动的产物,对郭陆滩镇第一中学等开设重点班的行为表示理解,学校也是无奈之举。“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仍然是任重而道远。”他说。(文中部分学生及家长系化名)(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时慧)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