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农村孩子上大学就是悲剧”言论引发激烈争议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3-17

        案例:一场艰难的“跳农门”

        26岁的晓敏是一名师范毕业生,可是,她却羞于跟别人说她是大学生,因为她现在干着的这份工作跟专业完全不沾边:在一处深山铁路工地上做文员,什么杂事都要干,包括给领导打饭,工资也低得可怜。“曾经的教师梦破灭了,这份工作还是老公托别人找的,过一天看一天吧。” 晓敏无奈地说道。

        六年前,晓敏从镇上的高中考到省城的一所师范学院,然后就是举全家之力凑学费和生活费。晓敏忘不了每天凌晨,天刚蒙蒙亮母亲就出门卖豆腐的弯曲背影……那是怎样的一种心酸呀,她只能默默压在心头,想着赶快毕业了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两年前大学毕业,晓敏参加了几场招聘会,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她一门心思想留在家乡教书,可是,家乡的竞聘考试多少以“关系”为主,她最终还是落空了。

        晓敏又去城里找工作,这次她把目标放宽了,哪些单位需要就去哪里,这期间,她干过销售,当过幼师……在一次老乡的聚会中,她遇到了她的现任老公:工程本科毕业,从事铁路建设工作。“半年之后我们就结婚了,一半是感情,一半是物质。”晓敏坦率地说,既然自己不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那就尽量找一个高工资的,慢慢摆脱贫穷。

        结婚不久,晓敏怀孕了,她辞去工作,回到老家待产。孩子出生后六个月,她“狠心”地将孩子放在老家,来到老公身边,干起了这份文员的工作。“工资不高,但起码不用跟老公再分开,只是心疼我的孩子,这个冬天,在老家,小脸都冻破了,可是,我们也没有能力将他接到身边一起生活,现实条件不允许呀,等等再说吧。”谈起未来,晓敏依然是迷茫。

        老师看法

        农村大学生能更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中山大学某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杨诚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位委员的提议可能也是因当前高考改革推进速度过慢、农村城镇化的方式简单化、大学生就业难等社会问题有感而发,但结论却伤了很多人的心。

        “从我本人和身边的同学同事例子来看,农村孩子上大学,它带来的利要大于弊,大多能改变家里的贫穷面貌。”他说,农村来的孩子,由于家庭经济相对较差,导致受教育水平、知识面也相对不足,甚至在面对高考的“素质教育”考核中吃亏,相对于城市孩子而言,他们的确会有因经济、能力、见识等导致的自卑心理,但大多数能将自卑转化为动力,依靠自身坚韧、能吃苦、责任感强的性格,学习更加刻苦上进,工作中也容易受到大家好评。

        他建议,农村孩子能读大学就要去读,从个人层面上看,毕竟大学不仅能增加专业知识,更能拓宽人的观念和提高人的才能,这些是改变个人贫穷的关键;而从社会层面来看,只有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拥有先进观念和先进技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也才能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更快解决好三农问题。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