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农村老师变“老”师,谁来接棒?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1-05-16

       退休了孩子们怎么办?

       老教师有着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也给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带来诸多困扰和隐忧。农村小学地域分散,教学点众多,教师任务繁重,老教师年龄偏大,身体较差,面对新课程和重任务,往往心有余力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体育、音乐,老师们都还能凑合着上,最令江口小学校长韦锦武发愁和难过的是,每逢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想为孩子们设计台晚会,给孩子们提供些锻炼的机会,却一直没有专业教师编排指导。去年六一儿童节想策划一台文艺晚会,却找不出一位艺术教师,晚会只能不了了之。

       南宁市上林县三里黄境小学,距离县城约40公里,学校4个年级5个班130多名学生,只有5名教师,而且全是男教师,55岁以上教师就有3名,年纪最小的教师也有47岁。校长石成云感叹地说:“我们学校的好几位老师都准备退休了,我们山区住宿条件差,教学环境也差,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还有多少愿意来啊,以后孩子的学习怎么办!”

       提到教师人才引进,韦锦武忧心忡忡:“人才对我们农村学校望而却步啊,麻埠教学点一名30岁左右的女老师,来了一年就调走了。”百合镇中心小学学校校长梁来光也说,百合镇中心小学是全镇最好的学校了,全校共40名教师,40—50岁教师占30%,50岁—60岁教师占30%,3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2名。

       如何不再青黄不接?

       是什么原因使得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师范院校毕业生难以进入教师队伍导致新鲜血液不足,出现断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专生已不包分配,而师范院校本科生自由择业,自愿下乡者越来越少。广西师范学院学生王庆龙说,此前师范生包分配时,新生一进校,就有学长鼓励:“本科生毕业后一般都能去高中任教,最低也能到县城。”而实行“双选”后,这样的鼓励都免了,因为不仅不用担心“下到县一级”,还可以自由改行。

       年轻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在一些地方,教学点的教师往中心学校挤,中心学校的拼命调到中学,中学的设法进县城,县城的调市里。以横县横州三中为例,几年来,这所县重点中学不断会集全县的优秀教师,优秀教师经过几年镀金,又以此为跳板,另攀高枝。“短短10年间,教师轮换了一茬又一茬。”该校校长农业泉说,农村重点学校,俨然已成了农村优秀教师的“孵化器”。

       令人欣慰的是,有一批年轻人,正成为农村教育的新生力量。他们就是各级支教帮扶教师和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免费师范生。近年来,广西实施了一系列“农村教师培训工程”,送教下乡,以骨干教师为先锋,通过结对子,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石成云说,希望学校能改变住宿条件,加大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吸引更多年轻教师入驻农村。在努力提高现有师资水平的同时,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石成云尤其希望重视校本培训。(记者 周仕敏)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