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材更换背后的权力公关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1-07-15
一些地方临时换教材,教材发行存潜规则。
诸多教材出版商与教育部门一把手关系微妙
经过改革,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已经实现了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的转变。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团体和个人编写符合中小学用于课堂教学的教科书(含电子音像教材、图册)及必要的教学辅助资料。”
但教育部同时明确规定:“完成编写的教材须经教材审定机构审定后才能在中小学使用。”据了解,每年年底教育部办公厅都会向各省的教育厅发布下一年度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经过审定的教材才有机会进入教育部制定的教材目录,然后各地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从教育部的用书目录中选择教材使用。
据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教基厅(2005)15号文规定,“教材的选用工作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以地(市)为单位进行。”
据一位教材商介绍,教材出版存在暴利,“通常一本教材的定价只有十几元,刨除教材编写、出版印刷等费用,给人感觉一本教材赚不了多少钱,但很多人都忽略了量的因素,你想想全国这么多中小学生,每年的使用量有多大啊。”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选用教材的实际权力在地(市)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手中。在暴利的诱惑和“一纲多本”背景下,各教材出版商纷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说服各地(市)使用自己的教材,以期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据调查,诸多教材出版商和发行机构都与各地(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一把手,保持着微妙关系,并使出各种手段进行公关。据《市场报》2007年的一则报道,仅2004年一年,全国就有40多个教育厅(局)长因为教材问题落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