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生科学研究合作项目展示现场
校本选修课《自行车与物理中的发明创造》展示
如何才能让学生自己学,让学生主动去学,让学生有兴趣去学呢?围绕未来课堂的建构,人大附中的老师们做了哪些尝试呢?
在本次教科研年会上,我们观看了《探究逆风行船的奥秘》的课例介绍。高江涛老师先让学生先看一段视频,接着给学生一个模型让学生做实验,并解析这里面的原理,然后高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这个船到底是顺风行快,还是逆风行快呢?”这一基于未来课堂教学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启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告诉他研究的方法,让他自己去研究,在研究中获得新的体验。
《散步》的课例介绍中,王晓楠老师要求这个学生们回去和家长散散步,然后把自己散步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一个个的个体活动变成了一种共享。更可贵的是在这一语文教学中比较强调的育人理念 移迁,把原先 的情感迁移到我自己身上来,然后呢他人的情感我能够接受,能够理解,如果有可能赢得共鸣等等。
特级教师、副校长周建华就“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作了发言,他认为这是刘彭芝校长“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最重要的载体。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科能力,支撑是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理念(顶天)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立地)。他还结合一节课的点评阐述了高效课堂的情义原理、活动原理、序进原理和反馈原理。
舞蹈课以学生主动的学、有兴趣的学为出发点,孙玥老师设计了一些环节。课前先让学生去研究民族的舞蹈有什么特点,并自己表达出来,然后老师就带着学生来练这个舞蹈,接着把学生分成两组,找这每组中谁跳的最好,并让这个同学展示,通过正面的美的引导和审美鉴赏让其他人学会,而不是以前我们经常的纠正动作的错误来达到预期的结果。
未来教育、未来学校和未来课堂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从人大附中本届科研年会中,我们看到刘彭芝校长“尊重个性,挖掘潜能,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的办学理念已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成为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学的标准。人大附中面向未来的,把素质教育的理念实实在在落实到了课堂教学中,并在积极探索未来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时刻在担负着名校的社会责任,引领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陈 达 孙妍凯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