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
来源:教育部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3-06-19

       4.记者:如何准确理解此次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答:这次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评学校看质量,评质量看学生。科学多元,就是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还要符合评价规范,由单一评价变为综合评价。

  这次改革主要是两大任务,一是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方法、科学运用评价结果等;二是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包括协同推进课程教学、招生考试等相关改革,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保障评价经费投入等。

  5.记者:大家把这次评价改革称作绿色评价,请介绍一下选择这些评价指标的主要考虑。

  答:建立大家所说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是这次改革的重点。评价内容和指标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这套指标框架力图把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细化和具体化,同时针对当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重在综合考查学生发展状况,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

  其中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是针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出的。品德发展水平包括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4个关键性指标,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学业发展水平包括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4个关键性指标,不是简单强调考试分数,而是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应对未来挑战所需能力和素养。身心发展水平的指标最多,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人际沟通、情绪行为调控,不仅重视孩子们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兴趣特长养成,是在关注统一要求、全面发展的同时,针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出的。包括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3个关键性指标,主要目的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学业负担状况,包括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4个关键性指标。主要目的是关注学生学习效率,保护学习兴趣和热情,着眼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就像现在衡量经济发展强调“绿色GDP”一样,评价教育质量也应该强调“绿色”。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目前的评价指标框架一定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必须要迈出这第一步,解决有无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在实践中探索完善,逐步形成更加科学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6.记者:这次评价改革与以往相比,在评价方式方法上有何不同?

  答:评价方式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将评价建立在大量数据支撑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二是强调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改变过去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三是强调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改变过于依赖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做法。

  评价方法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现代评价方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辅之以必要的现场观察、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二是强调面向学生群体采取科学抽样的办法,改变统考统测的做法,避免加重学校和学生负担。

  7.记者:在评价改革中,评价结果的呈现和使用非常重要,这次有何改进?

  答:在评价结果的呈现上,这次改革提出要对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报告既要肯定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也要明确指出存在的具体问题,不用成绩掩盖问题,也不因问题否定成绩,就像我们的体检报告,把身体各个部位的情况和问题一一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笼统地说身体好或不好。

  在评价结果的使用上,着重强调了改进和激励功能。评价结果要作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作为考核奖惩学校的主要依据。同时,也要求学校正确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育教学。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