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说,这种观点犯了“治本洁癖症”,指责也显得过于偏激。首先,治本之法从来都是建立在治标之策上。其次,这种方法在规范孩子的坐姿以及保持相应的用眼距离上,有着特殊的作用,即便其以工具性的形态呈现,只要有效都值得尝试。量变才能带来质变,类似的有效方法实现了聚合,科学正确的用眼习惯才会养成。再次,防近视栏杆本身跟教育改革并不冲突,在现有的体系构建下,实行必要的改变和改善,只要意义正面都应当值得肯定。用一百步的标准去要求五十步的措施,并非理性和成熟的价值评判,对于创新与求变者也会形成打击。
“治本洁癖”会导致过高评判标准和检验原则,如此做会增加改变现状的难度,也会导致社会信任之间的鸿沟,并因此衍生出先入为主的偏见。这种现象在很多领域都存在,比如在反腐领域,无论是廉政屏保,还是廉政保证金,或者是“贤内助工程”等等,都遭到了外界的质疑;而前不久出现的“偶遇领导”的现象,也被一味地冠以“作秀”,让很多本想接地气走基层察民生的官员,只能“望而却步”。(唐伟)
反对
太过机械化难起效果
学校与社会联手献爱心,为该校42名留守学生配备装有铁栏的防近视课桌,初衷也许是好的,但这种简单化、单一化、机械化且有一定安全隐患的防近视措施,实际效果恐难如其所愿。
其一,从新闻图片中可以看出,该防近视护栏统一高度,可学生的身高却难与之匹配,这造成有的学生眼部位置低于护栏或被护栏挡住,反而妨碍了孩子的视线;其二,有学生头部偏离护栏,歪着头写作业;且此护栏可往前推开——这说明如无监督或学生自觉,护栏也会形同虚设;其三,此铁护栏让本不宽裕的教室空间更显拥挤,这会给本性爱动的小学生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其四,只靠学校上课时间的护栏预防,对需做大量家庭作业的学生而言,其作用和效果微乎其微。
预防近视需要一个综合、全面、长期的科学体系。有医学专家指出,预防近视的重点是防止长时间近距离过度疲劳用眼。所以,课桌上装护栏防近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措施。学生作业过重,做作业时间过长,及长时间玩电子产品等造成眼睛过度劳累,才是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们还应综合反思,比如从教育体制的角度思考,如何真正树立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让作业重负压弯了学生的腰,才能同时给眼睛减轻沉重的负担。同时,辅之以科学用眼教育,如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长时间过度用眼,注意眼睛卫生保健等。所以,学校积极开展用眼卫生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用眼习惯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 (陈怀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