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民生”答记者问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7-10-31
    今天上午,十九大新闻中心以“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为主题举行第五场记者招待会,邀请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出席记者招待会。陈宝生就教育民生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发展成就——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十八大以来的教育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这两句话,前面一句是总体判断,后面一句讲的是补短板,即政策倾斜的重点。两句话加起来,高度概括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听到这个总体判断和评价后很受鼓舞。”记者招待会开始时,陈宝生首先代表全体教育工作者向长期以来关心、爱护、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的教育事业发展特征,陈宝生说——
    这五年是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最鲜明的五年。我们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引导教育战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把其作为一个基础性的工程来对待,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目的就是要打牢、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这五年是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的五年。在教育保障方面,五年间,教育投入由2万亿元增长到突破3万亿元,正在迈向4万亿元大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超过4%。在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方面,从五年前的25%上升到94%。在教育系统重大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三大奖的比例方面,五年来一直稳定在2/3以上,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这五年是人民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的五年。这五年,我们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这五年,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这五年,在公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比例稳定在80%左右,30个省份实现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2017年,有1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报名参加高考,是五年前的36.5倍。这五年,我们建立起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覆盖各学段的资助体系,家庭困难的孩子可以通过资助体系进入学校上学。今年的甘肃考生魏祥、河北考生庞众望,都通过农村专项计划被清华大学录取。
    这五年是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的五年。目前,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们国家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有47个国家和地区与我们国家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我们在140多个国家建立了516所孔子学院,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对汉语教学、中华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
    这五年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五年。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教育改革方案出台,教育新体制“四梁八柱”搭建起来。我们现在整体上已经进入了“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比如,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今年在上海、浙江落地,经第三方评估获得了成功。
    “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陈宝生说,下一步,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形式,抓主要矛盾,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