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1年高考(微博),已不到半个月时间,如何漂亮“收口”?
高考成功,有这样一个函数表达:F(X)=基础×心态×技巧。越到后面,心态因素日显重要。每年高考,“黑马”的出现,“优者”的失手,都与心态有一定关联。
考前焦虑很正常
不要太当一回事
回忆孩子去年的高考经历,家住海曙的张妈妈至今有个心结,“如果不是那么如临大敌,孩子可能会发挥得更好。”
去年高考前一晚,女儿上吐下泻。“其实,当天孩子并没有吃什么特殊东西,一切如常,事后听‘过来人’说,是太紧张给闹的,情绪舒缓一下,会好很多。我当时六神无主,架着孩子上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打点滴,几乎折腾了一晚上,结果,孩子没怎么休息。”
每年这个时候,严阵以待的高三考生很容易出现这种那种紧张的情绪,有的还会出现躯体化反应,譬如胃不舒服,有的碰到考试就想上厕所。
“类似情形,并不少见。”宁波四中老师翁翔说,4年前,她女儿高考,也碰到过。“前一晚,女儿莫名其妙高烧。我知道是孩子紧张过度引起,给她做了物理降温,并放催眠音乐令孩子放松,体温慢慢下来了。”
研修心理学的翁老师说,考前出现焦虑紧张,是很正常的。根据“倒U型”测评表,适度焦虑,还能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坊间不是就有“急中生智”一说。不过,焦虑一旦过了,会影响考试发挥。
要排解焦虑,首先要了解焦虑源来自哪?
曾经有个高三孩子,考前一个多月时打进心理热线咨询。这个孩子初三时以三分之差没有考上重点高中。高考前就一直担心中考的情况会再次出现。他老是担心:“我现在好好复习,万一高考时我生病了怎么办;我现在该背的都背了,但如果高考时一紧张忘记掉了怎么办;我现在知道怎么做,但考试时假如脑子一片空白怎么办?万一考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怎么办?”
“结果想得越多,只会增加一个人的负面情绪。”翁老师说,“其实,一个人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怎样,这就是希望所在。有这类焦虑的孩子,不如拿出一张纸一支笔,把它们写下来,问问自己到底害怕什么,还要问问自己最坏结果是什么,这个结果是不是那么可怕,这么想对你有没有好处。想明白了,自然也不去想了。”
“还有些考生,觉得事情很多很多,永远做不完,人变得很焦虑。但真去问他还有什么不知道的,他又说不清楚。”
情绪的来源不是外界的人和事物,而是自己内心的信念系统。现在复习迎考的考生们碰到的现实,就像面前有半杯水,它是客观存在的。但怎么看待,就会有不同的心态了。有人说,唉,只有半杯水;有人说,哇,还有半杯水。
“每个考生能改变的是什么?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镇海中学心理老师臧燕红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会是我认为的我。一个人的行为情感甚至于一个人的才能,永远是跟他自己对自己的看法相吻合的。
“但如果你感觉自己到了尽头了,不好意思,你真的到尽头了。而且没有一个人能越过他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高考也是以心态取胜,道理就在这里。”
“现阶段,扎扎实实地把一样样事情做好,该学的学,该问的问,把一件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臧老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