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高考临门这一脚如何踢好有讲究 心态因素重要
来源:宁波网-宁波日报 作者:王 佳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5-26


        你觉得难别人也会难

        有点阿Q精神非坏事

        去年,余女士儿子考完数学,回家吃饭,一声不响。余女士开始没问,因为她知道,考后最忌问结果。

        还是儿子忍不住对余女士说:“妈妈,我没考好。其中一道大题,没解出。”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要错过星星了。’看到儿子垂头丧气,我安慰他,你觉得难,别人也会难,没什么大不了的。况且,高考作为一种选拔考,是通过考查知识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这种考试除了检查一般性的知识外,还有一定内容是专门针对你们知识缺陷而设定的,这种考试几乎没有考满分的。有不会做的题,很正常。”余女士说,她的安慰起了效果,儿子的后三门考试发挥正常。

       “高考来点阿Q精神,不失为一件坏事。”心理咨询师吕飞岳直言,比如高度紧张就一定会产生疲劳,这不是一个人独有的,每个正常人都会遇到。“认识到这个心理疲劳不是你一个人独有的,感觉上就会好一些。”

        采访中,翁翔老师则给记者出示了一个数字:近5年浙江省理科重点线平均73.5%,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份150分试卷,在做出的题目保证全对的前提下,有30分可以不做。这样一想,孩子在面对难题时,相对就不会那么紧张。

        据了解,往年高考中,不少孩子发挥失常,通常是在难题上过多纠结,又因为难题造成的紧张,连一些本应该拿到的分没拿到。

       “当然,很多学生考试时已经学会的知识没有得到满意的分数,与考前缺乏对已学会知识的整理和回忆是分不开的。”

        眼下离高考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梳理回归成了这一阶段复习的重点。记者为此还特别请教了执教高三多年的几位资深教师,大家看法很一致。

        首先,回归基础。把每份试卷中,你懂的、却没得分的题找出来好好分析,找出“粗心”的真正原因,比如说是否是学习习惯问题、知识缺漏问题、考场紧张问题等,克服“粗心”的毛病。

        其次,研读试卷,解读“参考答案”的构成要素,特别是文科学生。每次统考都有试卷和试卷参考答案,好好解读答案构成,而不是把答案对一对,看一看就好。

        第三,答题规范,不以“回忆”代替“思考”。审题是答题的前提,一些文科生答题通常是“回忆”,很容易造成答非所问,写了很多,但不得分,而且容易疲倦。所以要先思考,把握好题目的要求要点、得分点,再回忆相关知识作答。

         第四,参照“说明”,寻找得分空间。读“有得分空间的知识”是这个阶段一个重要策略。

        “策略正确,心中有底,才能从容应对。”

        另外,回归书本后,试题还是要做。但做多少做哪些?老师们说,前提保持一种“手热”状态。“每天都要有个练习,手还是不能停下来,尤其把会的知识点巩固,模棱两可的弄清楚,力求能拿的分,一分不丢。”

        对生物钟问题,高三老师不约而同都提醒考生一定要尽早调整。高考两个时间段,一是上午9点到11点半,一个是下午3点到5点。“这两个时间段,要注意让自己集中精神,思维达到最活跃状态。”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