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各地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透析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李凌 蒋亦丰 阳锡叶 宋潇潇 赖红英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1-22

湖南、江西、安徽、四川等中西部省份,外来人口较少,高考竞争激烈

异地高考压力最小门槛普遍较低

  【故事】 

  湖南省长沙市稻田中学高三理科班学生徐宇,来自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当记者问到他对湖南异地高考政策的想法时,这名17岁的小伙子一脸惊讶:“报名跟本地同学一样,没感觉有什么差别啊,也没什么其他手续。” 

  徐宇告诉记者,2012年12月中旬,他就在学校报名参加湖南高考,没有任何程序上的麻烦。“如果没有异地高考的政策,那就准备回去考。”徐宇告诉记者,尽管在湖南高考,被好学校录取的几率可能比在老家考稍微低一些,但全家都在这边,回去高考反而不方便。 

  【分析】 

  对于绝大部分中部省份以及绝大部分西部省份而言,制定异地高考方案并没有太大的压力。范先佐指出,以江西、湖南、安徽等地为代表,这些地区外来人口普遍较少,其中部分省份还属于人口集中输出地区,当地基础教育质量相对较好,高考竞争激烈,录取率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不用担心高考移民问题,制定异地高考方案的压力普遍较低,因此门槛也相对较低。 

  记者分析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2012年各地高考升学率发现,只对学籍、就读经历或者父母(或监护人)资质提出要求的低门槛省份,除了江浙闽等三地,还有13个省份,分别是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四川、重庆、湖北、吉林,这些地区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普遍在2%左右,最高不超过5%。其中安徽、四川、河南、湖南、江西是我国跨省流出人口最多的5个省份,2011年跨省流出人口分别占到全国总数的18.4%、16.94%、10.81%、9.94%、8.66%。随迁子女就地参加升学考试的需求较小。 

  这些地区异地高考方案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学籍模式”,只对学生学籍和就读经历作出要求,包括山东、江西、安徽;另一种是“学籍加家长资质模式”,包括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南、四川、重庆、湖北、吉林。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省份的外省籍学生呈现出两极趋势:来自京津沪以及西部省份等高考洼地的学生,多倾向于回乡考试;而来自于与这些省份类似的基础教育质量较好、高考竞争激烈的外省籍学生,则更愿意留下来考试。 

  《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19日第3版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