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综合实践课培养的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能力
来源:浙江在线·教育频道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08-02

 20100802095254.jpg

20100802095301.jpg
 

  课堂的设计,看似松散自由,却又环环相扣;

  老师的点拨,看似随手拈来,却是匠心所在;

  而我们的孩子,看似在玩玩闹闹,却能大有收获。

  杭州日报经典学堂《我爱杭州》家乡课程推出两堂综合实践课,展示出来的正是这样的课堂。在这两堂课上,孩子们开心地边玩边学,看似自由松散的课堂上,其实一切正在井井有条地进行。难怪坐在后排旁听的家长都忍不住感叹:要是每门课都能这样上,孩子怎么可能不爱学习呢?

  或许有家长认为,与其他学科相比,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副科,无关紧要。其实不然,在这门课上,孩子收获的是观察力、想象力、观察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乃至成长道路来说,这些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丝绸扎染绝活》

  执教人:姚伟(杭州求知小学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

  情感导入

  都锦生前辈让孩子们很敬佩

  我们要做“小学徒”,在丝绸上“恣意作画”来增色

  课堂设在都锦生织锦博物馆内,典雅的陈设,精美的展品,一下就把课堂气氛拉进了精美绝伦的“丝绸境界”。

  姚老师从一张漫画切入,一位中国人正把一幅内容为西湖美景的都锦生织锦赠送给外国友人,并附一句旁白:西湖带不走,但是这个能带走。寥寥几笔,让孩子们了解都锦生织锦在杭州的分量和地位。

  通过视频播放和现场参观,一幅幅都锦生织锦作品绚丽登场,在孩子们“哇、哇”的惊叹声中,老师开始讲述创始人都锦生先生传奇的一生:从家庭作坊开始织锦创业之路,一直发展成为大工厂。可惜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都锦生因断然拒绝出任伪高官,工厂遭到日军焚烧并关闭,他本人也在1943年病逝,年仅45岁。

  如此高超技艺,如此傲然气节,让孩子们对都锦生先生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当姚老师问:“在你们心目中,都锦生先生是位什么样的人?”课堂上一下举起了十多双小手。“他是一个有骨气、有志向、爱国的人。”“不屈不挠的人。”“他是一位对梦想执著的人。”

  “的确,都锦生先生是一位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人。”姚老师声情并茂地说:“都锦生是用编织的技艺让杭州丝绸大放异彩,而今天我们也要来当一名小学徒,向前辈学习为杭州丝绸增光添色,不过我们借助的技术不同,我们用的是……”“扎染!”等不及姚老师讲完,小家伙们已经迫不及待喊了出来。

  切入正题

  丝绸扎染工具和步骤竟然这么简单?

  “小学徒”们有些不信,但跃跃欲试的劲头被完全调动起来

  课堂顺利过渡到了丝绸扎染的环节。当姚老师接连播放了几件丝绸扎染作品之后,底下开始有窃窃私语:“这么漂亮,应该挺难的吧?”“就是,难道我们马上就能学会的?”

  姚老师听见了,不急着回答,继续介绍所需要的工具:太简单了,只要一块白色的丝绸,几根牛皮筋,几双筷子,再是几个普通的晾衣夹。而整个扎染过程同样不复杂:一折、二扎、三染。

  “折是说丝绸,怎么折都可以。至于扎,把筷子夹子牛皮筋都弄到折好的丝绸上,捆绑扎都行;最后一步就是染,旁边房间有三个颜料盆,红、黄、蓝,挑你们喜欢的颜色,放进去煮两分钟就行。之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拆掉所有夹子,一幅作品就完工了。”

  听着老师一路介绍下来,孩子们脸上的怀疑之色更重了:真的行吗?这都在姚老师意料之中,她早有准备,拿出一块前一天扎染完工之后还未拆卸的丝绸,请了同学上去拆,打开之后,一幅美丽的对称图案呈现在大家眼前。

  “真的啊!”小家伙们惊喜了,一个个跃跃欲试:老师,赶快让我们动手做吧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