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反应
研究报告引起网络热议
这份报告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在回帖中记者看到,有人高度称赞这种反思,认为像这样深刻的思考在教育界“很少见”;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在吹毛求疵,“为批评而批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还有的网友,干脆全盘否认报告里的很多价值观,觉得与传统教育理念相差甚远,“不敢苟同”;也有学者发表文章指出“教材必定是要坚持主流价值的,一定意义上的滞后性也是稳定性成熟性的表现”;还有的老师觉得,教好课文才是当好教师的本分,不应该去怀疑教材里写的东西。
家长亲自核查教材内容
据报道,继郭初阳、吕栋和蔡朝阳之后,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的编导于爱群也加入到这支教科书“事实核查员”的队伍中来。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一个5年级孩子的家长,她发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5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黄河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从考古挖掘出来的一头早已灭绝的剑齿象骨骼化石展开想象:“大约200万年前的一天……一群大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面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于爱群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现存的大象,不论是非洲象还是亚洲象,象群都是以母象为首领的。不知道这个作者有什么根据认为200万年前的剑齿象是以公象为首领的?
对于在教材中发现的问题,于爱群称,除了教师外,对教科书进行义务核查,也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她会继续为此而不懈努力。教科书“事实核查员”的职责是对现行教材进行监督和审查,及时提出批评,促使教材进步。
人教社、苏教社回应
“不能用西方思想替代传统价值观”
目前,人教社和苏教社都针对报告中对其教材的批评做出适当回应。不过对于苏教社的回应,“第一线”团体并不满意。该书总策划郭初阳称,苏教版的回应搬出许多与作者和文章相关的信函,但是漏洞百出。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郑宇发表的文章《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价值取向——对当前小学语文课文评价的反思》则引起“第一线”团体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