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专家:教育,怎样才快乐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9-28

  何团团转?皆因绳未断”

  错误是创造的开始

  “我想跟大家有个约定,你可以抢着动脑筋去猜,但不可以抢着动笔去算。课上可以随便说话,不但可以随便说,还可以随便做动作,随便笑,当然哭也可以。”(六年级的数学课上,华老师的开场白)

  记者:您说,教育即生长,教育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包括自由的时间和好的老师。这恰恰是当下孩子们最渴望的“礼物”,他们没有自由的时间,好老师可遇不可求。怎么为孩子创造真正有利于他们的生长环境?

  华应龙:要舍得浪费时间。卢梭给教育的11条原则,关键就是舍得浪费时间。

  在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我们却总是能够看到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游子是一群身不由己的学生,慈母便是勤劳一生的教师。那条线我觉得似乎是一根绳子,它让我想起那个“为何团团转?皆因绳未断”的禅学故事。我们往往习惯了在新授前先要复习,在学生探究前先要铺垫,在学生操作前先要示范,在学生解题前总要先帮助审题,在容易犯错的地方总要先打预防针……离开了教师,我们的学生常常手足无措、一筹莫展。

  学习本来是充满了探险的精神之旅。可是,慈母的“好心”遮蔽了游子头顶的蓝天,慈母的“好意”束缚了游子前进的脚步,游子被“育”成了不会自由飞翔和主动觅食的“待哺”的幼雏。课堂上教师的投入与实际的产出是大大地不对称。

  卢梭说,占用时间比虚度光阴对学生伤害还大。不给孩子自由,揠苗助长,是极错误的观念。

  记者:怎样给孩子自由?

  华应龙:我的主张是融错。

  学校是孩子可以犯错的地方,给孩子犯错的自由,也就给了他成长的自由。

  怎样对待错误,怎样把错误利用起来,我总结了融错三步曲:第一步:容错,容忍、包容错误,错是错;第二步:融错,将差错化为教学资源,错不是错;第三步:荣错,出错是光荣和荣幸,错还是错。

  正确的解答,可能只是模仿;而错误的解答,却可能是创新。融错就是一种解放,就是一个过程,听到自己思维的声音,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怎样对待自己和伙伴的错误,我认为在今天非常重要。

  学生的一个错误可以让教室响起三至四次掌声,“他有不同的声音,鼓掌!”我说,只有听到不同的声音,才能去思考;有时错了,孩子还坚持,我说,“鼓掌,坚持很不容易”。

  “刚才我是这样错的……”,孩子这么说,多美,对班级学习是贡献,对同学们的学习是提示和唤醒。孩子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方法,态度,怎样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由此培养他们的创新人格。

  最好的学习不是求知,而是求不知。一个好的课堂是要把不会教会了,还要把会的教不会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他有不知道的,才好奇,才想知道。

  记者:在您的课堂上,学习真的是一段快乐的旅程,一次令人愉悦的体验,看来,学习是可以快乐的。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学习的快乐,你还有什么秘笈让不同条件下的教师、家长、学生分享?

  华应龙:做一个好老师的秘笈很简单,就是心中有一个目标——“让学生一直喜欢我!”

  不是为了学生的未来的所谓“真正的喜欢”而伤害学生的现在,不是为了学生现在的喜欢而影响学生后来的发展,不是表扬了让学生喜欢,批评学生了也要让学生喜欢。低年级学生可能喜欢老师的外表,高年级学生可能喜欢老师的内涵。总之能让学生一直喜欢的就是好老师。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