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语文老师应保护和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来源:文汇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11-16

        写作文错字连篇,词汇贫乏,用语不规范……中小学生对于自己每天都在写、在用的汉字如今变得既熟悉又陌生,由此而引发的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则让不少教师感到忧心。语文课,能不能多加一点传统文化的内容?能不能让孩子在增加识字量的同时,更多地了解汉字背后的那些充满魅力的语言故事?

        学生汉字文化知之甚少

        市北中学语文教师韩立春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常被“潜伏”其中的错别字弄得哭笑不得。虽然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规定,一个错别字扣一分,最多可扣三分,但要纠正学生并非易事,据一些高考阅卷老师透露,每年都有优秀作文因错别字而痛失满分。

        小学里的“白字先生”也不少。青浦区华新小学语文教师高跃永发现,不少五年级学生“己”与“已”、“即”与“既”等常用字不能区别。而一项针对三至五年级学生的“汉字文化知多少”调查,更让他大跌眼镜。

        关于“我国最早的一本字典”,选择正确答案“《说文解字》”的学生只有24%,近一半学生选的是“《论语》”,这让高老师很是不解,因为三至五年级学生已在语文课本学习中接触过《论语》,应有所了解。高跃永的分析是,老师们在教授名言时缺乏知识拓展的意识。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