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语文老师应保护和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来源:文汇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11-16

        趣味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汉字

        学生们对传统语言文学的热情,也在问卷调查中得以印证。“你对汉字的历史和汉字背后的文化知识感兴趣吗?”调查中,90%的学生选择“感兴趣”。如何能保护并开发好孩子们的“兴趣”呢?高跃永觉得,语文老师应当承担起这一责任。

        他尝试在学生中开拓展课《趣味汉字》,通过欣赏篆书、了解姓名、对对联、猜字谜等活动来引发学生对汉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汉字繁难的笔画、复杂的结构给小学生识字带来了困难,但这一特点却为编制字谜提供了丰富素材。”高跃永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字谜,如“一只羊儿没尾巴,四个蹄子跑不快(谜底:羔)”,“小头爸爸,大头儿子(谜底:尖)”等,这些谜语尽管还不够精致、规范,但童趣盎然,更重要的是,学生开始重视汉字的书写笔画,错别字明显少了。

        市北中学的韩立春老师也非常赞同借助语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他说:“目前的语文课堂,老师的讲解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强调不多,学生自然对文字的推敲也就不太重视。”

        语文课堂,需要更加开阔和丰富,需要尽可能地告别功利与应试,这就需要老师们自己先对语文、对汉字、与传统文化有兴趣。(王柏玲)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