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1月4日电(庞雪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在党的十八大“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精神的指导下,2012年,江苏省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今后江苏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15%、骨干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总数的15%进行交流。今年9月,教育部也发布《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明确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用”,促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
如何以人为本,务实有序地推进县区内教师流动,形成长效机制?如何变“校管”为“县管”,摆脱教师对学校的人身依附?近期,记者走访江苏省内部分地区发现,各地均以地方学校特色出发,以1到3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教师流动,掀起了一股“交流热”。这样的流动机制,不仅有利于促进师资的均衡分配,更有利于拓宽教师的视野,让其有接触不同学校和学生的机会,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强校教师弱校“轮岗” “1+X”激活一江春水
南京市秦淮区是2013年南京市区划调整后组建的新区。当年6月,秦淮区就针对区内25所中小学实施了10个一体化托管办学项目,以强带弱,实现各校师资的流动。“将来,我们将成立本区教师教籍的管理中心,对区内教师实行人事档案统一保管,人事关系统一调配,教师资源统一使用,进修培训统一管理。”秦淮区教育局方言人周锋说。
双塘小学校长成剑是在“区管校用”试点中“轮岗”校长的一员。试点之前,成剑在南京市一所著名的优质小学——游府西街小学担任副校长,2013年,随着新秦淮区的成立,成剑被调往双塘小学做校长,成了校长教师“轮岗”大潮中的“排头兵”。
南京市双塘小学1932年建校,13年前就成为一所江苏省实验小学。然而学校多次布局调整之后,在教育理念、学校文化、师资队伍的融合中出现的问题让双小一度陷入发展的迷茫期。成剑来到双小,也把游府西街小学的教学经验和思路带到了双小。2014年2月,秦淮区在区内小学启动了“1+X”校本研修项目,游府西街小学成了双塘小学的“领衔学校“,这也使得成剑看到了双小依托名校发展的契机。2014年至今,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5名教师每周到双塘小学进行教学研讨,17名特优教师轮流到双小蹲点,大大提高了双小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年的时间并不长,但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双塘小学可谓实现了“质的飞跃”。2014年5月,在一年级招生过程中,共有625人填写申请单到双小就读,因学校办学规模限制,最终仅满足了185位学生的需求;然而之前,学校最少的一个年级三个班仅83名学生,平均每班仅28人。
今年,双小的实际入学学区生已多达总数的92.35%,而试点之前,这一数据仅为39.37%。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教好每一个孩子,办好每一所学校,而‘区管校用’推助我们离这样的理想越来越近。”成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