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2011年山东高考结束 专家名师解读试卷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6-10

       文综卷

       历史:综合题难度降低

       范蕴涵 (济南中学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市级教学能手)

        2011年山东文综历史卷既是基础知识的再现,又考查学生通过新材料、新情境灵活迁移、定位知识信息的能力层次。如钱穆大师在《国史大纲》中的一段原材料,明确考查“科举制”的作用与评价,学生在没有见过原始资料的前提下,能否通过有效信息“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之地域于一个中国之统治”来判断得出结论。另“汉代农耕图”及“对于雅典民主”的评价等题亦体现了这一命题与解题的思维路径。

        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宏观认知的考查成为高频点。在选择类型的客观题目中:关于“中国工业发展初期,纺织业发展状况”、“1980年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反映出的现象”、“日内瓦会议、七十七国宣言”等题目,看似对于某一结论某一现象的再认,实则对一定时期历史特征的整体反映的认识,也是新课改下对学生研究能力及思维素养的高要求。27题就是最好的印证,但此题思维难度偏深,学生很难用精确的学科语言命中得分要点。该题命题结构为大多数备考生所熟悉,有严格的研究程序、研究主题,但如何转化为学科知识,从而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整理出精细准确的答案,着实会难倒一些学生。

        综合题有章可循,难度降低。第29题关于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此题与2010年海南单科第16题考查要旨有异曲同工之妙,深入考查作为洋务企业特征的理解与认识,学生回答起来想必干脆利落。

        地理:人文地理比重上升

        张海龙 (济南中学济南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

        山东卷选择题组和综合题均通过图表资料呈现,包括了数据表、地图、折线图与柱状图等形式,突出了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不过在必做题中没有了难度较大的等值线图的考查。

        气候成因与特征、工业与农业区位、国土整治等仍然是必考的主干知识,变化不大。但对备考次重点的考查出现了一些细微变化:在2008-2010年山东卷中,对地球运动的考查以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主,今年光照图判读题重新出现在选择题中,但难度不大;必修一第二、三章的综合考查在2007年选择题中曾经出现过,今年再次出现在选择题第六题中;水循环、地质作用、人口、城市等次重点今年同时出现;试题编排顺序变化较大,3S技术的考查放在了第一题中,自然地理在选择题中的考查放在了第4-6题,29题的第一个问题与第五个问题为地理题,与往年有所不同。

        山东卷必修一分配分值27分,必修二与必修三37分,区域地理4分,选修10分,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比重下降,人文地理比重上升。

        政治:“山东味”很浓

        高继峰 (济南中学政治高级教师 济南市优秀班主任)

        政治科目以重大热点和现实问题为背景,贴近学生实际,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渗透。如收入分配、“十二五”规划、科技成就、刑法修正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热点问题均有所涉及;如23、24题刑法修正案将飙车、醉驾等定位为犯罪,选做37题以全国优秀大学生侯海燕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为背景,考查公民的社会道德提高;从命题的立意、考核的内涵、背景材料的选用上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决心和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命题设计打破了一些传统形式:如28题,不是常规的四问设计,只有三问,模块考查顺序也非经济生活开头,而是政治生活——— 生活与哲学——— 经济生活;29题三科综合,完全根据背景材料的逻辑顺序,设计了六问,分别是地理、历史、政治、历史、地理、政治,不同于以往两问一组式的组合模式,更符合文科综合的要求和特点。依据三科综合考查的需要,从背景材料选取上,不刻意追求高大宏观的事例,因势利导,小处着眼,多角度命题,更凸显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不同模块的分值比重看,也较以往有所不同,经济生活20分,政治生活16分,文化生活19分,生活与哲学19分,选修10分,较以往经济生活的比重下降,文化生活比重上升。试题凸显地方特色,如山东省“十二五”发展目标、山东省努力实现富民强省、“好客山东”贺年会、山东省艺术馆、美术馆等内容都涉及,充分体现了山东自主命题凸显地方文化和区域特色的特点和趋势。

[1] | [2] | [3] | [4] | [5] | [6] 共 6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