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父母应反思对子女的爱是否存在“控制关系”
6月8日,沈阳一高考点外,结束高考的考生走出考场,与父母拥抱亲吻。 红一摄(资料图)
网上,常有“80后”发帖讲述和父母的矛盾:“读什么专业,去哪里工作,认识什么样的朋友,找个什么样的人结婚……父母都将自己的标准套用在我的身上,仿佛就是要让我完成他们未实现的梦。”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对312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6%的人坦言与父母有矛盾,其中59.7%的人和父母“存在代沟”,8.9%的人经常和父母发生冲突,1.0%的人和父母“无法沟通,水火不容”。仅28.2%的人和父母关系“很融洽”。受访者中,“80后”占58.1%,“70后”占23.2%,“90后”占10.9%。
只有16.5%的人认为父母施压对子女的成才有好处
“我妈眼中的独立,就是会自己洗衣服做饭!”某重点大学大二学生晓龙说,他的家教非常严格,从小学到高中,他的课余时间不是写作业就是看书,为了不让他出去玩,母亲还会把他一个人锁在家里。晓龙上初中时,对一些数学谜题和外国文学很感兴趣,但母亲说:“看那些没用,最重要的是把学习搞好。”
母亲也不会给晓龙零花钱,“理由很简单,有什么需要跟她说就行了。但另一方面,她又说要培养我自立,经常让我做家务。”上大学后,晓龙开始意识到,母亲的培养方式扼杀了他的独立精神和主动性,“感觉自己一下子从天才变白痴了。大学又缺乏有效的督促,一直靠母亲管制的我,到了没有强压的环境里,变得很散漫。”
晓龙进大学后的第一次考试成绩在全班属于中等水平,“为此,母亲对我大吼大叫,想用老办法逼我好好学习。我越来越不能接受她的方式了。我们现在一打电话就吵架,比如我觉得photoshop挺有意思,并开始学习一些电脑软件方面的知识,可她认为那是不务正业。”
“我没读过大学,所以知道知识有多重要。”在晓龙的母亲潘女士看来,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家里也没什么能耐给儿子铺路,所以孩子自己必须争气,“他就是成绩好才进了好大学,现在必须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可他总想着玩电脑,以后怎么找好工作?太不争气了!”
潘女士对培养晓龙独立生活的能力一直引以为豪,“做饭、洗衣服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他都掌握了。我经常很骄傲地跟同事、朋友说,我儿子什么都会做,很独立。”
本次调查显示,近四成青年(38.8%)认为父母过多管制会抑制子女的独立个性发展;15.6%的人认为父母管制子女的做法很过时、落伍。同时,43.0%的人认为父母的经验和判断很多时候是对的,应该听;只有16.5%的人认为父母施压对子女的成才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