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永远是我爸批评我做得不够好,我妈夸我什么都好。”中国人民大学研一学生李慧(化名)小时候和父母有矛盾时,就是不理父母,“慢慢长大了就懂得父母都是为我好,只是方式问题而已。现在要是有矛盾,我就哄他们,不会跟他们直接冲突了。读研后,我跟爸爸谈心更多了,我说我长大了,希望他理解,对我的管制不要那么多。沟通多了,他也改变了想法,基本不管我了。”
和父母有矛盾时怎么处理?调查中,68.0%的人首选“和父母好好沟通”,42.2%的人会“和朋友倾诉”,26.7%的人“自己憋着”。接下来的排序依次为:向亲戚诉说(17.3%),上网寻求支持(14.0%),向老师、心理医生求助(11.8%)等。
“这都是不听我话的后果”
“我知道父亲的出发点是为我好,但我不喜欢他强加的经验。”湖北省武汉市一家媒体记者周玲玲(化名)在工作的问题上一直和父亲有分歧,“他不希望我做记者,觉得太累,接触的人过于复杂,有时还很危险。他希望我做公务员或者去国企。我上班一年多,他没少挖苦我,在我事业的低谷期,他也不会安慰我。现在,不管我遇到多大的困难,受到多大的委屈,我都不会跟他讲。”
但是,在周玲玲的父亲、武汉市某中学教师周建波(化名)看来,女孩子应有一个更稳定的职业,毕竟家里什么都不缺,不需要她那么辛苦,最好早点结婚生子。“她现在的工作没假期,钱挣得也不多,还总是心情不好。我宁愿现在不被她理解,也不想她将来过得不好,反过来埋怨我。”
看到女儿那么坚持,周建波也感到很矛盾。“她有时打电话说遇到什么事处理不好,我其实很心疼、着急,但最后又会忍不住数落她,说这都是不听我话的后果。”虽然嘴上那么说,但周建波如今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女儿写了什么稿子,如果觉得某个词用得不对,还会去仔细翻查辞海。但这些他都没敢让女儿知道,因为他还是期望女儿回心转意,换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