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也觉得父母不开明。没想到现在我也成了孩子眼里的老迂腐。”周建波说,女儿毕竟人生经验少,有很多事情会想不到,“我想帮她规划道路,让她过得轻松点。她从小到大都比较听话,为什么工作这件大事反而不听我的?我还真想不通。”
本次调查中,60.5%的人理解父母管制子女的出发点是对子女的爱;53.1%的人认为子女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佟新,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子女和父母有矛盾很正常,只不过在“80后”子女和“50后”父母之间表现得更明显。
“这是因为当今快速的社会变迁凸显了代际冲突。”佟新说,很多年轻人觉得父母们透过自己的人生经历积累的社会经验和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得不太适用了。对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转变,也许父母还没充分认识到,子女却已然心知肚明。他们更愿意在新的社会条件、科技背景和知识领域中自己寻求成长。而长期形成的父母与子女间的“秩序”,又使父母难以适应子女的独立需要进而实现教育的转型。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政策的意外后果。”佟新认为,“只生一个好”让父母们承担了巨大的养育成本,不仅是经济投入,更重要的是心理投入。父母太害怕孩子走错路,所以总是希望对子女的每一个人生关键点进行控制。
父母应反思对子女的爱是否存在“控制关系”
河北省承德市退休职工张先生,最近一直为儿子的婚姻大事发愁。在他眼里,高大帅气又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儿子,怎么也不至于成了剩男。他和爱人不断托人给儿子介绍对象。“很多样貌和条件都不错,可儿子都说没感觉,后来又说要好好做事业没时间,我们也不好再管了。”
“谁知道前年过年时,他竟然不提前通知就带回来一个女朋友,还说已经交往一年了。那女生在其他城市工作,他们还是网恋!儿子竟然想把北京的工作辞了去她那边!”张先生当时高血压就犯了,“我和他妈辛辛苦苦把他送出国念书,找关系给他在北京找了份好工作,他竟然为了一个网上认识的人放弃这一切。我们当然坚决反对他俩交往。儿子和我们大吵一架后不了了之。之后他再也不说他感情的事了,到现在还单身。难道我们管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