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爸爸不上班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构成不再唯一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19-11-27
3个女孩出生后近一年,一名家长留在家中照料的需求变得格外迫切。
罗世伟夫妇几乎没有太多讨论就达成了共识:在国际学校分校做中层的妻子保留工作,罗世伟暂停自己的创业项目照顾家庭。
他们已经算好:教育的机会比收入要有价值。教师家属能享受学费的折扣福利,入学也有优先权。4个孩子都没有北京户口,妻子就职的国际学校是他们面前最有吸引力的教育选项。
在“一切为了孩子”的方针指导下,罗世伟的父母和岳母从四川和浙江老家来到北京,每人负责一个女孩的具体起居。出于管理方便和女孩们感情的因素,3位负责人互相不调换任务。罗世伟主抓儿子的学习,充当了家庭团队有序运转的主轴。
罗世伟决定回归家庭的那一年,更多家庭作出了与他不太一样的选择。当年,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国际夏令营”中国总部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称,父亲主导孩子教育的中国家庭不到两成,父亲介入家庭事务的比例也远远低于母亲。同时,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经历隔代养育。
每天早晨,罗世伟带3个女儿去公园,附加3个小书包,3个水壶,干湿纸巾、零食、玩具若干。3个小孩叽叽喳喳,整体前进的同时围绕他做天体运动,他则不时将脱离轨道的某个拉回来。外出后是室内项目,唱歌跳舞——中文歌英文歌均有,读绘本,玩玩具,然后才到午餐时间。
他不喜欢让三胞胎有一样的穿戴,“她们是3个不同的个体”。很多时候,这个家长克制地做着儿童世界的见证者,而非主导者,让小孩自己解决问题。一架蓝色玩具飞机曾引发大姐和二姐的激烈矛盾,她们一个暴躁,一个敏感。大姐不耐烦,率先放弃,而没人与自己抢夺显然也削减了二姐的兴趣。作壁上观的小妹适时入局,成为小飞机最终的主人。
客居他乡充当育儿劳动力,父母辈碰撞在同一屋檐下。罗世伟的爸妈出身农村,而岳父母家久居城市,双方都在磨合生活习惯。他需要两边说好话。老人最易愧疚,小孩偶有磕碰都让他们自责,也总担心自己跟不上当前的育儿新理念。他又不时要做他们的鼓励师。
最麻烦的是和孩子生活相关的无数个选择题。他长驻家中,总做法官,给出的说法从来都是“都好”“都行”。“家里的问题,最大的麻烦就是不止一个正确答案。”罗世伟想得挺明白,“选什么都差不了太多,人舒心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他10年前考到北京的大学时完全想象不到的生活。夫妻俩双双通过高考跳离出生地,一步步跃迁,够着了“中产的中低层”。
他的背后是一个正在兴起的群体。瑞信发布的《2015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在中国,人均拥有财富5万至50万美元的成年人达1.09亿人,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在这个收入区间里,中国的人数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都多。
这个群体呈现出对教育分工的全新态度,甚至不再拘泥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构成。2016年,艾瑞咨询调查了1015位家庭年收入在人民币30万至50万元的家长。他们之中,父母共同负责教育、母亲负责教育、父亲负责教育的比例分别是27.3%,42.7%,30%,几乎三足鼎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