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爸爸不上班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构成不再唯一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19-11-27
  算计
  至今,南京40岁的陈塔(应受访人要求化名)做全职爸爸10年了。
  他有两个孩子,男孩读高二,女孩读初三。两个孩子一早就上学,妻子上班,早7点到晚6点,他支配整个家。
  只有全家的晚饭让公寓短暂热闹一阵。孩子们又进入各自的房间,关上门,做作业,偶尔也打游戏。他和妻子压低电视的音量看一会儿。
  公寓靠近“南京市第二好的高中”,方便长子上学,100多平方米。书柜置于客厅,人人可以翻阅。没有书房。因为他在哪里读到过,书房是男人逃避生活的地方——“也不真看书,就钻进去,小孩哭声、老婆做饭的油烟都不管,饭端上桌才出来。”他不允许家里有这样地方。
  但他并不严格反对此类行为,婚后20年的岁月里,他也有坐在车里不立刻上楼的时刻。不过,待够一首歌的时间,“差不多就行了”。
  在家这10年,他在厨房的地位已无人可撼动。他下馆子尝两口,回家就能复刻出一样的菜。炸鸡是家中餐桌上一道“较为简单”的料理。“只需要”买好鸡脯肉,擀面杖锤松,与米饭、蒜泥、酸奶、一点日式酱油和白胡椒同入塑料袋密封,腌制至少半小时,两面蘸面包糠,下油锅。最好有厨房温度计,油烧热到170摄氏度,再维持在160摄氏度。佐餐可以有包菜,一片柠檬。
  “爸爸,你能不能不要再做炸鸡了。”两个孩子有一天和他摊牌,“你这样我们永远没机会点外卖。”
  陈塔说,他回归家庭,其实就是一笔经济账,可兼任“厨子、司机、家教、保姆”。在南京,这些职位单独一个都意味着每月5000元以上的支出,“上不封顶”。“况且我比他们做得都要好,教育程度摆在那里。”陈塔说,“而且,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嘛。用心程度就不一样。”
  职位的背后是刚需。陈塔说,“因为素质教育”,大部分学校下午三四点就下课,“996”工作的家长正常上下班根本无法接送。已经不是过去年代,他认为“没有人敢”让小朋友脖子上挂着钥匙自己走过城市的红绿灯口。
  陈塔两个孩子的同学家庭中,一些真的雇佣了这几类人。有的家庭在追求同等效果时采用自己人节省开支。上一代充当了马前卒,也渐渐显示出不足,“教育理念太落后了”。妻子是紧跟着顶上的。陈塔儿子的班上,全职太太占了家长的三成。罗世伟熟悉的家长里,则有一半以上是全职太太。
  上海松江,女作家毛利和他的丈夫陈华椋则达成了“爸爸回家”协议。那是2018年的一个周末,夫妻俩相对坐着,一人一台电脑工作,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毛利的一本书刚刚卖掉了版权,收入100万元,“有底气过一点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提议,不如丈夫辞掉工作回家全职带小孩。
  陈华椋不假思索说“好”。他以为那是一个玩笑。毕竟,“哪对夫妻平时不开开辞职的玩笑”。毛利又问了一遍。陈华椋从屏幕前抬起头。
  他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长期与妻子分隔两地,每月只有几天回到上海家中。儿子艾文在手机那头长大,还有一年就要升入小学。父子俩几乎日日都要视频通话。其实哪有那么多话聊,小男孩低头玩着玩具,间或蹦两句见闻,陈华椋就看着他玩。
  他一直觉得自己有损失。岳母和妻子合力带娃,他只知辛苦,却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辛苦。“那些辛苦本该也是属于我的。”他说,“虽然是辛苦,但没有经历,人生也不完整。”
  他想了一会儿,“最多一分钟”,然后又说了一遍:好啊。第二天,他坐高铁回到公司,递交了辞职申请。
  毛利依据陈华椋上一份工作的薪资水平,给他出了两万元每月的全职爸爸“工资”,有需求可以申请追加预算。她觉得这很划算,100万元至少可以发上3年。这些钱将保障家庭每日吃喝开销,儿子的玩具和练习本,以及丈夫的劳动付出。
  陈华椋忙前忙后时,她心安理得窝在一个角落写稿不去帮忙。她如今处在传统故事里丈夫的位置,她不想像他们一样,所以“工资”得发厚一点。她曾在自己的文章里多次讽刺过他们:宣称养着全家,其实妻子劳动折算的市场价值远远高于他们的供给——“算盘也打得太精了一点”。
  她觉得,有些人可能天生不适合育儿,比如自己。不如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一个家里,“有人出钱,有人出力,没有输赢”。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