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少儿性教育教学模式初见雏形 三类课程渗透性教育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12-14

  教学试点

  试点之初撒网找教材

  据和平里第一小学性教育课题组负责人周老师表示,学校已经进行了两年的试点,在最初阶段,面临“三无”的窘境,一无大纲,二无教材,三无教师,“我们只能把各年级品德课老师召集起来,分派到各大书店,撒网式地找相关教材”。

  因为市面上适合小学生性教育的书特别少,基本都来自国外,所以凡是涉及6至12岁性健康教育的读物几乎都被搜集回来,再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从书中归纳总结适合的教学内容。

  比如,低年级学生主要教给他们初步认知自己,知道男女生之间的区别。中、高年级学生则要从科学的角度初步了解小孩儿从哪儿来,简单了解胎儿的发育过程,体会父母亲养育自己的艰辛,懂得孝顺和感恩。同时要了解自己的隐私部位,并有自我保护意识。

  把握“度”是个技术活

  今年出台的大纲草案,规定了各年级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性健康教育,但对于教学尺度没有明确规定。两年的试点探索,马老师发现,要把性教育课上得既活泼又干净,还合理,十分不易。性教育课究竟该怎么上,性教育究竟谈到什么程度才合适,是目前最大的难点。

  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反应有很大差异。马老师说,在生命起源的教学中,3年级的学生普遍对“精子”、“卵子”、“产道”等词汇并不敏感,但很容易混淆,不少孩子说着说着就变成“妈妈的精子和爸爸的卵子”了。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尽量以拟人的手法,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记忆。而同样的词汇,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却羞于启齿。因为这个年龄的学生处于生理变化期,对于性相关的词汇非常敏感。

  另外,教师培训也至关重要。据和平里一小性教育课题组杨老师介绍,目前,参与性教育的老师基本都是品德课等非专业的教师来执教。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在试点期间,老师们都靠自修或是参加有关学术研讨会来恶补。如果相关专家能定期给教师们进行业务培训,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共 8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