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问题逐步缓解
今年秋季开学时,湖北省黄石市两所公办小学在一年级违规设置“小班”并收取费用。省教育厅立刻将两校校长停职审查,清退全部违规收费,同时下发紧急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对办学不规范、影响教育公平的行为进行全面清理。
类似的择班、择校现象正是我国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反映了广大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
2007年,安徽省合肥市明确规定严格禁止跨行政区招生,严格控制择校生比例,重点破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题。2009年,择校生比例降为5%以下。同时,合肥市以“指标到校”为杠杆,逐年提高省示范高中指标分配比例,2009年比例由2005年50%提高到65%,有效引导初中学生就近入学。
通过划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服务区、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和禁止举办重点校、重点班等措施,2009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比例超过45%。
合肥市副市长杨增权说,合肥市在破解“上学难、上好学难”的问题上作出了积极努力。2006年初,市委主要领导牵头,全面清查应建未建的住宅小区配套学校。规划、建设、教育等部门联手行动,出台一系列措施,督促开发商限期建成配套学校。近3年来,全市共高标准建成54所配套学校,有效解决了市区义务教育入学难问题。
2007年至2009年,合肥市又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将5所优质学校迁入新建居民区,带动了新城区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使义务教育形成了新老城区并驾齐驱、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义务教育均衡不仅表现在学校建设和教学水平上,更要体现在所有适龄儿童入学门槛上。江苏省从2005年起设立1500万元专项经费。目前,全省外来人员子女的入学率达99.8%,公办学校就学人数达82%以上。从2007年起,江苏省按每个3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建有1所合格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标准开展建设,目前全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96%。此外,还实施留守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省财政投入近4亿元,新建了满足16万名留守儿童寄宿需要的宿舍和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