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 也给中学教师减减负
【公众心声】
邮箱为wordexe@126.com的网友:教师所接受的各种考核太多,升学指标对中学教师的评价压力太大。教师不得不疲于应付,被迫进行应试教育。建议:(1)学校不是工厂,要切实减轻学校的升学负担,校长的负担轻了,教师的负担就轻了,学生的负担才轻得了,素质教育才有实现的可能。(2)让教育家来办教育,减少行政官员对教育的干扰。(3)鼓励学校创设和谐的氛围,让教师减少浮躁情绪,能真正回归教育教学本身。
网友“忧国”:建立教师综合考核评价机制,评价结果应用到教师年度考核、评优选模、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等各方面;打破教师岗位聘任终身制,建立岗位聘任能上能下的机制;建立艰苦边远地区从教奖励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坚持在艰苦边远地区从教;建立正常的教师退出机制,使教师能进能出,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劳动保护,建立教师职业病认定保护制度。
【记者感言】
人人都知道学生的负担重,其实,老师的负担也不轻,特别是那些教毕业班的老师们,他们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更大。“放飞”学生,首先要“放飞”老师。
期盼 别让英语成为硬门槛
【公众心声】
江苏省徐州市某国企职工王晓华:目前在我国,英语被高抬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小孩子从小母语尚未学好,就得早早学外语,考外语。到了大学,英语跟学位、毕业证挂钩;工作之后,英语跟评职称挂钩。一个外来语种几乎覆盖了社会上的所有大大小小的考试。形形色色的外语启蒙班、辅导班、提高班,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产业链。在不合理的硬性要求下,英语成了一道高门槛、硬门槛、洋门槛。可是工作了,又有多少人还在继续使用外语?我们不否认英语的重要性,但应理性对待。
我建议,把英语从主科改设为副科,高考不必须考。从初中开设英语课,并且是必修课,只要通过会考就行了。大学则改为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修。
【记者感言】
近些年来,“全民英语热”不仅成为中国、也成为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的独特现象,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英语情结”。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一方面需要肯定英语对帮助我们与国际接轨的良性作用,一方面也要正视年轻一代在过分注重学习英语之后却轻视或忽视本民族语言的现状。记者 赵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