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标准是“指挥棒”
今年春节放寒假前,河南省沁阳市柏香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杨鑫,一下子拿回家两张奖状,一张是“优秀学生”奖,一张是“课堂之星”奖。而在此前,由于学习成绩一般,他几乎没有得过一张奖状。杨鑫所在的学校,也在2009年6月的一次评比中,首次进入沁阳市小学的优秀行列。
“这些新变化,都是在我们对学校和学生的综合评价标准进行改革后出现的。”沁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史曙光说。
事实上,2008年,虽说沁阳市教育局严禁教师给学生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并对违反规定者予以处罚,但这一年,他们的这一规定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沁阳市教育局教育科科长张艳说:“有些教师还采取各种变通的方式给孩子留作业,比如让班长给同学布置等,和我们玩起了‘躲猫猫’。对此,部分校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这也怪不得教师,因为只要不对以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方式进行改革,就是处罚得再狠,也有人会为成绩‘顶风作案’。我们一直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怎么办?”史曙光说。
2009年2月和5月,他们又先后出台了两个文件,对学校和学生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改革。
对学校的评价,教学成绩仅占总分的40%,教学改革、德育工作、兴趣小组活动等分别占一定的比例。史曙光说:“这就促使学校和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校和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改革之后,我们取消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或有某方面的特长,比如学习有进步、劳动好、纪律好、孝敬父母等,都可以得到奖励。”张艳说。
沁阳市实验小学校长张立强说:“这一招果然有效,因为评价标准是指挥棒、是航标灯,非常关键。”
据了解,2009年6月,沁阳市教育局共评出11个优秀小学单位,其中4个在农村。“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沁阳市一小党支部书记张长中说,“如果单按考试成绩,我们一点也不担心。但现在,我们感到压力很大,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就可能落后。”
而目前,沁阳仅取消了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史曙光说:“初中也是打基础的阶段,他们的作业也完全可以取消。但目前,我们还不敢这样做,高中更是不敢。最主要的症结还是评价标准。”
一位教育专家认为,近些年,为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一个又一个文件和规定,但实际上,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减轻。相反,在个别地方,负担反而越“减”越重,这其中的根源也许就在“评价标准”这根指挥棒上。因为,如果文件只是“不许如何”、“严禁如何”,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标准还是只看学习成绩,那么,他们的文件得不到落实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