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朱慧卿 绘
广东省内的一家报社从放暑假以来,先后收到55宗针对有偿补课的近万字投诉,投诉来自粤东粤北粤西及珠三角的14个市县。于是他们根据读者投诉,经过近半个月的现场调查,发现一些学校确有有偿补课现象存在。自7月28日开始,该报开始了“关注有偿补课”的系列报道,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叫停假期补课,得到的并不都是掌声,还有大量的学生和家长要求补课。“还我暑假”PK“还我补课”的两种声音中,究竟是补还是不补,使该报编辑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纠结。
补课本来是一个长期被人诟病的教育顽疾,每到假期总有各地严厉查处违规补课的新闻见诸报端。补课被看成教师假期敛财的一种手段。而在广东当地媒体大规模曝光有偿补课之后,原本被看做补课受害者的学生和家长却站出来赞成补课;而之前一直被看做受益者的教师对补课反而并不积极。
在叫停补课坚决的地方,更有高三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新的不公平,因为“大家都在补,凭什么只禁止我们”。
因为穷,唯有学习能改变命运 而补课是为了赢得高考
最早被曝光而停止补课的广东兴宁市,要求恢复补课的声音也最响。一名高三学生说:“补课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升入好的学校。我不否认某些学校有创收的嫌疑。但我也知道,很多初二升初三和高一升高二的学生并不想补课,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理解他们的感受。只是,他们能代表我们吗?十二年寒窗,是为了什么?老实说,兴宁不富裕,地处山区,学校的软件和硬件都比不了大城市。对于这些,我们没有怨言。因为穷,我们懂得唯有学习能改变这一切,我们也在努力着……所以我们在假期参加补课,而这,是为了可以赢得高考。”
好学校和好专业的资源总是相对有限,而竞争的方法只有一个——考试的分数。“只差1分可能就上不了想上的学校或专业,这个名额全省也许有20个学生在争。大家成绩都差不多,也许就是一道题的差距,多20分钟多做一道题,到时候就能考上。何况暑假20多天的时间?”一名成绩还不错的高三学生渴望补课。
“现在升高中,差一分就要交几万元的赞助费,实在压得我们家长没办法呀。”初三学生的家长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而非毕业班中,有家长说,孩子一放假,就整天在家里打游戏,说了也不听,花再多的钱也要把他送到补习班去;有家长说,现在什么都要看成绩,学着总比闲着好。
于是,补课成了多数家长默认和支持的行为。在赞成补课的家长和学校的裹挟下,不愿意参加补课的学生和家长,也失去了自己的选择。而补课时间也逐渐变成上新课的时间,你就算有再大的不满也必须服从:不补课你的子女就会跟不上!
不仅是升学压力较大的、相对贫困的粤北地区的人认为假期补课有必要,在广州等大城市,也有家长表示支持,因为他们也乐得孩子在假期有人管理。
在广州,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以前在学校上美术篮球等培训班一年只需要500元,学校停止办班后,孩子只得在校外培训班学习,而学费是2000元。在他看来,暑期补习班是一个悖论:“有办学能力的学校,文件规定不能办;没有办学能力的私人,办班没人管。”
对补课费给贫困家庭造成的负担,也同样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反对补课的人认为,如果不遵守这个潜规则的话,就得不到老师的好脸色,而且会比去补课的同学少学一些知识。很多家长无力承担沉重的补课费用,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咬牙承受这笔负担。而赞成者认为,如果学校不补课,有钱的家长可以花高价格请家教或上补习班,那些贫穷的家庭、没有钱的家庭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