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为让学生“学到更多”上海一中学自编语文教材
来源:文汇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9-25
文言文为何增加三分之一?
自编课本在课文篇目上作了不小的增减。
全市通用的高级中学语文高一课本上下两册共选入45篇课文,其中17篇打“*”号,为略读课文——按“约定俗成的规矩”,略读课文“不考不教,不教不学”。“这样,高一学生一年也就学20多篇课文,实在太少了!”曹动清对此直摇头。为此,大同中学的老师们在自编课本时,增选了不少他们认为有必要向学生推介的佳作。
以往的语文教材从未收入汉赋,因为汉赋一般篇幅较长,而且文字大多艰涩难懂,并不适合中学教学。但汉赋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演变中是一个重要环节,任其缺失着实令人遗憾。曹动清翻阅大量古籍,发现了张衡的《归田赋》,全文不过200余字,意思比较浅近、容易理解,这让他兴奋不已。《归田赋》选入自编课本的“汉魏六朝文”单元。“读这篇文章,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张衡不只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个文学家。更有价值的是,同学们以后将学到唐赋、宋赋,那时就能对汉赋、唐赋和宋赋的传承和演变做一番探究。”曹动清说。
按新课本,大同中学学生在高中三年里研读的文言文篇目至少增加三分之一,而且其中相当多的篇目要求背诵和默写。“学习领悟传统文化,古诗文是很好的载体。”曹动清说,“让学生多背、多记,尤其是多读,他们以后一定受益匪浅。”
拓展选修科目方面,大同的老师们向学生推荐了一大批古今中外的经典小说、散文,以及传记、历史、美学、哲学类书籍,包括鲁迅的《呐喊》、《彷徨》,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尼克松的《领袖们》,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200多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