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为让学生“学到更多”上海一中学自编语文教材
来源:文汇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9-25
怎么拉近古文与“90后”的距离?
增选古诗文,“90后”学生会不会不感兴趣?在这套自编课本的文言文部分,每篇后面都特意附加了“思考感悟”、“习得积累”,老师们指出课文内容与当代生活的契合点,引导学生们消除距离感、陌生感和排斥感。如读过《庖丁解牛》,就请学生讨论“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对于社会发展有什么现实意义;学了《老子三章》与《庄曝见孟子》,便讨论老子与孟子的“民本”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等等。这样的“思维体操”已初见成效,学生们写的《“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为什么会千古流传》、《孟子和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比较》等学习心得,其中不乏洋洋洒洒三五千字的“大作”,思辨论理水平颇高。
选文还有一些讲究。比如以前教材选用陶渊明诗文以及解读时,都强调他归隐的一面,而“大同版”语文课本选的《陶渊明诗二首》,有意将《饮酒》和《读山海经》一起呈现,让学生了解诗人既有“静穆”的一面,也有“怒目金刚”的一面……隐含的道理是,我们了解和理解一个人,不能简单化地贴标签。
弃用通用语文课本“另搞一套”,如此的“大刀阔斧”会不会影响今后学生高考?大同中学校长盛雅萍显得胸有成竹:“我们不担心。我们相信,经过这样三年更有条理、更注重探究的学习,同学们的语文能力会有更大长进。同时,在语文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加入人文思想熏陶,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很有好处。”
据透露,语文课程改革只是大同中学“课程统整研究”的一部分,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的教学也将大胆改革,预计2012年将可形成相对完整的方案。(作者:王柏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