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端正教育目的 不让中小学生"被逼不快乐"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3-15

  “被逼着不快乐”

  在汤素兰的记忆里,她的童年没有太多玩具,但有一群玩伴,“物质生活远远没有现在丰富,但大家非常快乐。现在则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儿童太没有游戏了。”

  汤素兰说,如今成人对待孩子,就像对待饲养场的鸡一样。她说,饲养场的鸡,我们要把它们填得饱饱的,让它们长得肥,下蛋多。鸡不吃食,就给它们吃助消化的药,让它们吃得多。吃多了,身强力壮,鸡鸭就会活跃。太活跃了,又怕掉膘,就给它们吃安眠药,让它们吃过了就安安静静睡觉,长更多的肉。为了提前下蛋,就吃激素,为了一次下蛋数只,就吃催排卵的药这样下来,一只小鸡从出壳到长大、下蛋,周期越来越短,有的小鸡只需二十来天,就能变成肉鸡上餐桌。

  许多孩子的情况是,从幼儿园起就可以参加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原来要大学毕业才通过四级英语考试的,现在小学就可以了。“我们相信在孩子身上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有一天爆出料来,说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英语过了四六级,也不会让我们瞠目结舌,因为一定是妈妈胎教有方。”汤素兰说。

  如今中国城镇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承受的压力更甚以往。有钱人家往往怕孩子被坏人绑架了,不许他们和陌生人说话,回家马上关进笼子里。没有钱的人家,大都也不敢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穷不能穷孩子,变本加厉地给孩子买复习资料,参加多种培优班,剥夺孩子的玩乐时间。

  孩子们激烈的竞争往往就发生在“90分和100分”之间,一个题目即便会做了还要练习十遍二十遍。近年中考和高考分数节节走高,许多学生一个个像计算机一样准确,把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

  在汤素兰看来,苦的不仅仅是应试教育下的孩子,现在反而是那些接受“素质教育”、被授以各方面能力的孩子更累,“家长一方面想要给孩子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应试教育还不敢丢下。家长生怕孩子输了,孩子也就被逼着不快乐了。”

  汤素兰认为,这需要社会达成共识。“如果我带孩子去动物园了,孩子很开心,但别人家的孩子在家里做1+1=2,虽然我的孩子很有想象力,他甚至知道蛐蛐是怎么唱歌的,但他不会做1+1=2,那大家就会认为他不是优秀的。”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