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端正教育目的 不让中小学生"被逼不快乐"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3-15
“成人并不比儿童高明”
汤素兰说:“孩子不是成人的预备,更不是缩小的成人,孩子是独立的存在,有自己身心发展的规律。成人并不比儿童高明。”
人格的完善,心灵的自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创造力,孩子被公认往往比成人更优秀。但在中国,有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受的教育越多,创造力反而越低。
汤素兰认为,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过于单一,社会的价值体系也很单一,就是有权、有钱。“我看国外的一些影视剧,人家哪怕是个餐馆端盘子的,也很有成就感。我们的教育则是,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那你将来就只能端盘子、扫大街。”
她表示,这既与中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传统价值观念有关,也与社会转型的价值观念变迁有关。总体而言,社会不肯承认,每一份工作都是平等的。“我记得以前说起雷锋叔叔做的都是很普通的事,但我们不是也觉得他很伟大吗,包括那个时候的一些劳动模范等,社会也号召向他们学习。但是现在,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掏大粪这个工作并不体面。”
她说,现在的家长期望值都很高,恨不得自己的孩子都是栋梁之才,不能接受孩子只有一技之长,去做一份普通的工作,“说到底,这还不是公民社会,不能做到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在社会上都是平等的。”
汤素兰觉得,当所有人都在老有所养等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比较健全的时候,当家长不指望孩子的回报,觉得只要孩子自己很快乐就很好的时候,孩子才会不那么沉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