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再次关停部分打工子弟学校数千孩子将分流,部分面临失学
2011年8月3日,北京海淀区绿园打工子弟小学,校长用椅子在操场上摆出“SOS”的字样,希望得到社会的关注。 办学16年、经历过无数困难的海淀区绿园打工子弟小学的租房合同已经过期,没有地方愿意租给他们校舍,8月2日,他们被要求必须搬走。 林晖摄
7月29日的京城,瓢泼大雨比预计的早到了几个小时。上午10点,来自湖南的邓丝丝绕开一个个泥坑来到了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前几天她得知,这所刚刚加固的、“在楼房里上课”的学校因为“在违法建筑内非法办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要关了。本来,她打算让7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9月在这里上一年级和学前班。
同一天,来自吉林的高晶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树村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绿园小学,她也是几天前知道这个学校马上要关了,7岁儿子的上学问题成了她眼下最着急的大事。
4天以后,绿园小学被“上了锁”。高晶显得十分茫然。
今年五六月份以来,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和海淀区城乡接合部的几所打工子弟学校先后接到了停办通知,“通知得太突然了,这学期结束了,下学期的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孩子们的书费也早都收了,而且这七八百个孩子怎么安置呀?”绿园小学的张晓虎校长一脸焦急。
据了解,对于打工子弟学校,北京市的工作思路是“扶持一批,审批一批,淘汰一批”。2006年7月中旬,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曾下发通知,要求对未经批准流动人员自办学校“分流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
按照这一思路,北京市2006年就曾对流动人员自办的学校,也就是俗称的打工子弟学校,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治理,一批未经批准的、窝棚式的学校被取缔。
如今,北京又对打工子弟学校开始了新一轮的治理,又有一批学校将被关停。
去年还是“规范保留学校”,今年就要被关停
这一次海淀和大兴关停部分打工子弟学校,政府给出了充足的理由:大兴区西红门几个打工子弟学校被关停的原因是“在违法建筑内非法办学”,而海淀区的几个学校则是因为校舍租赁合同已经到期。
不过,对于政府给出的理由,那些面临关停的学校的校长有不同的看法。
邓丝丝的孩子准备上的那所学校就属于这样的“违法建筑”。走进这所学校的校园便可以看见一座L形的二层小楼。据了解这个小楼是去年9月才新建的,所有的教室都是按照教委规定的建筑规格修建,而且“每个教室里都安装了空调和饮水机”。
该校的校长是2008年年底接手这个学校的,接手之前这里就是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而且已经有10年之久。接手后,她在学校内新建了操场,更换了桌椅、黑板,装了暖气,建了厕所,共投入了几十万元。
为了建这所学校,校长到处借钱,迄今已负债76万元。没想到新校舍刚刚用了1年,学校就接到了要被取缔的通知。
即使不断地修缮和加固校舍,即使很多家长说这是他们孩子“用过的最好的教室了”,但是这个学校仍然属于“违法建筑”,因为学校一直没有房产证,也没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
“从2006年起,就没再给哪个学校发过证(办学许可证——记者注)。”同在大兴区西红门镇田园学校的张校长说,他们这几个学校虽然没有“证”,但是分别于2006年和2010年两次收到过教委开具的“规范保留学校”的书面证明,“有了这个证明不就说明我们是可以办学校的吗?”
按照北京市“分流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的政策,田园学校和文章开头提到的学校似乎属于“规范一批”的范畴。
因此,从2005年起,张校长重建了占地4亩的学校,十几间教室共800多平方米,食堂、暖气也都按照教委的要求进行了配备。2010年,他也按照区教委加固校舍的要求,新盖了一栋二层楼房,负债80余万元。
谁承想刚“规范”完又要被“取缔”,“早知道要取缔,我就不投钱加固了。”张校长说。更让张校长气愤的是,在北京办学10余年来,教委的会议他一直在参加,教委对他这个“非法”学校的要求和管理也都与其他学校一样。“如果说我们是非法办学,那教委就是非法办学的组织者。”
西红门镇上也有没被关停的打工子弟学校。就在邓丝丝孩子所上学校不远处就有一所,不过那个学校曾经是养鸡场,改造后校舍仍然十分破旧,“就因为那个学校有房产证”,因此并没有出现在此次的取缔名单中。“真要是地震来了,是那张纸(房产证)能保证安全,还是加固了的学校更能保证孩子们的安全?”长期关注打工子弟学校境遇的公益律师田坤也无法理解。
与大兴区不同,海淀区绿园小学被关停的原因是校舍的租赁合同已经到期。
绿园小学校舍租用的是海淀区树村的公房,该校也属于“未经批准的流动人员自办学校”。“海淀区的打工子弟学校基本上都没有证。”该校校长张晓虎说。北京市对打工子弟学校的审批要求是要达到《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的“基本标准”,而这个标准对于这些打工子弟学校来说显然是有些高了。
张晓虎已在北京办学16年,自从来到北京,这已经是他的第四个校舍了。辗转4次,他都没有离开过这个村子。让张晓虎不解的是,这次他想续签合同但是没有得到同意,他想租其他地方也没人同意,“我上别的村去租,都没人租给我。”
在张晓虎看来,似乎大家“说好了,不把房子租给他”。
关停学校分流准备好了吗?
不管这些打工子弟学校的举办者是否觉得委屈,仅从北京市的政策来看,取缔那些“未经批准”的学校的理由也很充分:“改善流动人口受教育环境”。因为这些学校“集中在城乡接合部,大多数办学条件简陋,校舍、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确实,由于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大等原因,部分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介绍,由一位“海归”创办的蒲公英中学,专门招收流动人员的子女,该校校长对打工子弟调查发现 “他们三科(数学、语文、英语)的平均成绩只有15分”。
杨团认为,目前,很多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够好,这样的办学方式对学生是不负责的。但是,如果不对学生们下一步的就学做好安排,同样也是不负责的。“教学质量再差也比他们没学上要好。”杨团说。
确实,眼下最让人着急的是孩子的上学问题。几所打工子弟学校一旦被取缔,就会有几千名孩子面临失学的危险。
关停学校,政府为这些孩子找好出路了吗?
记者拨通了大兴区西红门镇一位负责人的手机,这位负责人说,镇政府关停这几个学校是根据北京市委有关拆除违章建筑、打击非法经营的精神作出的,此外,对这些学生的分流和安置现在还完全“来得及”,因为在给学校和家长的告知书中,镇政府提供了6所学校供这些孩子选择,“能接收5000个孩子”。同时,还有一所公办学校正在建,9月1日就能投入使用。
令人奇怪的是,对于这位负责人所提到的贴在校门口的告知书,以及告知书中提到的6所可以分流的学校,几个面临关停的打工子弟学校校长和家长都说“没看到”、“不知道”。
当我们再次试图与那位镇政府负责人进一步核实情况时,他的手机或者处于“没人接听”状况,或者打通后被直接挂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