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北京再次关停部分打工子弟学校 数千孩子将分流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1-08-05

       办证是家长和政府的事,孩子的受教育权要首先得到保障

  其实,打工子弟学校的出现是中国社会急剧变迁过程中,现行教育体制无法适应社会转型及变迁的必然结果,这类学校在过去及现在一段时间内解决了低收入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既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补充”,也是一种“自救”。

  绿园小学的张晓虎校长出身于教师世家,他的爷爷、父亲和姑姑都是教师,自己也曾经是一名民办教师。20多岁时,村里在北京种菜的打工者回家时告诉他,他们在北京种菜的大棚里有几十个孩子没学上,年轻的他毅然来到北京,在菜地里搭起了第一个校舍,逐渐发展成为今天拥有800多名学生的绿园小学。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其中当然也包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因此,把流动人员子女的教育逐步纳入更规范的公办学校应该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红星子弟学校是海淀区另一所面临关停的打工子弟学校,其校长谢振清曾经是河北省某县颇有名气的教师。当年,她随打工的丈夫在北京休假时,见附近市场的孩子们没学上,便开始教书,没多久便聚集了100多个孩子,由于教育质量比较高,不到两年,她的学校便有了1000多人,高峰时期曾有1600余名学生。

  谢振清是一位很有思想的校长,她意识到现在这种打工子弟学校是阶段性发展的产物,孩子们应该接受更好的教育,自2006年以后,她开始有意识地把自己学校的学生分流到公办学校去,但是收效甚微,真的能转走的没有几个。“虽然随着人口增长的特点,北京一些小学出现了生源减少的现象,但是,这些学校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打工子弟主要分布在城乡接合部,也就是北京的五六环附近,但是,这些地带的学校又没有能力承接这么多的孩子。”

  当然,北京也有北京的难处,田坤律师手机上有一位政府官员发来的短信:海淀区今年已经接收非京籍子女八千多,占本地的三分之一。但还有那么多孩子在没有资质的学校里,教师流动性大,教学质量没有监督,承租的房子又是违章建筑等等。当人口流动巨大时,义务教育的实现需要全社会共同考虑……

  也有人提出,让打工子弟进入公办学校是一条最终的正确道路,但能否秉持“先入学,再办证”的处理原则,毕竟办证是家长和政府的事,孩子的受教育权要首先得到保障。正如杨团所说:“不该在教育上放任自流,放任自流是对民族的犯罪。”(记者 樊未晨 实习生 荆玉静)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